改革见证者——生于1978丨吕正红:医者仁心写大爱

来源: 宿迁网2023-09-07 16:31:18
  

渔民上岸前,她每天划船送医到渔家;如今,渔民上岸住进了小区,她依旧背着药箱、送医上门。她就是泗洪县临淮镇二河村卫生室护师吕正红。行医24年,45岁的吕正红累计接诊35.2万人次,出诊1.45万人次,行程达4.64万公里。从小生长在渔村的她,与医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见证了医疗发展给群众带来的切身变化。

难忘,进城求医漫漫路


(资料图)

“我从小就在湖区长大的。小时候去看病很困难,要先乘船再走路,去镇上医院最少要半个小时,到城里医院要一个多小时。而且还是天气情况、湖面状况等达到行船条件才可以,不然再急也寸步难行。”1978年,吕正红出生在泗洪县洪泽湖畔的一个小渔村。在她的记忆里,湖区许多渔民生病不愿意去医院,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

14岁那年元旦,吕正红骑自行车摔伤了右腿。爱女心切的父亲火急火燎地开着自家的小渔船直奔县城。一个多小时后,柴油船到达县城码头。下了船,父亲背着她走了五六里地才到达县城一家医院。

当时,村里唯一的村医是渔民最信赖的健康使者,备受大家尊重,也是吕正红最崇拜的人。

“自己要是当了医生,家人看病就方便多了。”难忘的就医经历、身边亲友受病痛折磨的情景,在吕正红的心里埋下了职业的种子——长大从医。

毕业,回到湖区当村医

1999年9月,从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吕正红回到家乡,成了二河村卫生室一名村医。

二河村是传统的渔业村,2000多名村民,70%在船上从事养殖、捕捞等工作。在他们当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不少,他们到卫生室来量血压、测血糖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困难,划船送医上门成为吕正红服务渔民的特殊方式。

起初,吕正红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分辨哪艘船、哪个塘口是哪一位渔民家的。为方便记忆,她将一条条船编上号,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时间久了,每条渔船的详细信息都了然于心。

凭着一股韧劲,她每天划船为村民开展诊疗服务,并给全村每一位渔民建立健康档案。

为了给乡亲们提供更贴心的医疗服务,吕正红在职业领域不断提升自己。她先后参加了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习、糖尿病诊疗与规范管理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学习,取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护师资格证书、合理用药培训合格证书。

行医,服务没有终点

“现在好多了,95%的村民都住在镇子上,交通也方便了!”回头看自己20多年的行医路,吕正红不禁红了眼睛。“太不容易了!”吕正红的“发小”沈付琴告诉记者,在湖上行船给渔民看病,有很大的风险,2017年夏季的某一天,吕正红在湖里巡诊,差一点没回来,“遇上雷暴天气,途中好几次差点翻船,事后她打电话给我时,声音一直颤抖。”

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如果没有前来体检的患者,吕正红就打电话回访患者、了解病情。通讯录上许多人名后面,详细备注了患者病情、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信息,还用红、绿、蓝等图标标记了病情轻重程度。在吕正红通讯录里1800个联系人中,这样备注的共有1649个。

2020年,当地渔民全部上岸。吕正红的工作从二河村卫生室调到了临淮镇胜利社区卫生室,负责胜利、洪胜、徐圩三个村3294位村民的医疗卫生服务。

吕正红现在的身份是胜利社区卫生室室长。“基层医疗看似辛苦,但其实与百姓的心更近,荣誉感、获得感更多。如果学医的孩子想要植根乡村,回到家乡,那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他。”吕正红说。(记者 赵淑柳)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