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 | 从“蓉宝”到卫星 探寻重庆制造“新含量”新气象

来源: 永川网2023-07-30 20:37:23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昨天拉开帷幕,赛事如火如荼,赛场外的吉祥物“蓉宝”同样是赚足人气。有人说,“蓉宝”接力“冰墩墩”,在友谊传递中,再次成了让世界感知中国的新纽带,而这根纽带也牵系着重庆,两款惹人喜爱的盲盒产品都是“重庆制造”。我们先去成都大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店逛逛。

新晋顶流“蓉宝”又是“重庆造”

每天造15万只供不应求 


【资料图】

成都大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店,当记者询问哪款“蓉宝”最热卖时,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很均衡”,这应该是没有哪款不受欢迎的意思,从“蓉宝”上架开始,就供不应求。

十几个系列,30多款产品,都是“重庆造”。别小瞧这乖萌的吉祥物,单单是一个“蓉宝”的零部件,少则40多个,多则80多个,从平面设计、3D建模,3D打印、到注塑、喷涂……要经过20多道生产工序。

“头饰的细节很多,另外对表情的要求很高,所以在设计之初,我们的建模工程师是经历了反反复复20多次的改稿”,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王前程告诉记者。公司总经理黄奇毅透露,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达到500万个,他们将增加10条生产线,每天产能可达15万个。目前,公司的杭州亚运会相关产品项目也已启动,未来还将为更多国际体育赛事提供产品。

这两天,“重庆制造”很是抢眼,而且“新含量”十足。“重庆造”卫星再度升空,汽车功率芯片12英寸晶圆也首度获得SGS世界通行标准认证,这也被誉为“为重庆汽车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 ”。

“重庆造”频频出圈 

“新含量” 新气象

记者从两江新区了解到,位于水土新城的重庆万国晶圆工厂近日通过SGS车规级芯片生产认证,这意味着汽车功率芯片12英寸晶圆首度实现“重庆造”,为我市汽车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不同于工业级和消费级芯片,车规级芯片对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例如工作温度范围要求芯片能在-55℃—150℃区间正常工作,而消费级芯片仅需0℃—70℃。

“重庆造”卫星,再升空!同样在这些天,天目一号气象探测星座07、08、09、10星搭乘快舟一号甲遥22运载火箭成功发射,4星都是由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企业航天天目公司研制。

航天天目(重庆)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跃川表示,今年以来,天目一号气象探测星座已成功发射10颗卫星,均在轨稳定运行。相较于传统的气象遥感数据,天目一号星座掩星数据具有高精度、高垂直分辨率、无需定标等显著特点,可以大幅度提高全球大气资料获取能力。目前,天目一号星座数据已推送至中国气象局并在试用中。

一个个“重庆造”的问世,正是这座城市由制造重镇向制造强市迈出的可见的步伐。制造业,重庆的“家底”不薄,但要从重镇到强市,还需要在新关口的跨越中,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今年6月,我市对未来5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力争在规模能级、创新赋能、结构优化等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同时布局科技创新“1458”工作体系,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到2027年,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国制造业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和产业变革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优质企业集聚区。蓝图之下,众多企业也纷纷入渝达成战略合作,对重庆未来发展投下“信任票”。

信心 

来自企业投下的“信任票”

今年以来,我市与华为、吉利等领军企业携手,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全球知名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和国内化合物半导体龙头企业三安光电也联合宣布,在重庆设立合资公司生产8英寸碳化硅器件,项目预计总投资32亿美元。近半年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中车集团等众多央企也与重庆签署合作协议,增强重庆经济发展后劲。

实施更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重庆还大踏步走出去,今年年初至今,重庆招商团先后奔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片区,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开展重点招商工作,并且北上日本,南下新加坡、马来西亚,西拓欧洲各国,在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中,发出开放强音。

电子、汽车向来是重庆的优势产业,但近年都面临传统市场饱和、国内外整体需求收缩的压力,其实时间再往前追溯的话,重庆制造业还经历过军工企业“军转民”、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等等“闯关”,又是一个能否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期,重庆如何“闯关突围”?

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建军看来,重庆电子、汽车产业的优势在大而不在强,比如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集成电路产业,虽然产业链较为完整,但产业发展的总体层次较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环节较为薄弱。因此,未来“闯关”的重点,一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迫切需求,加快推动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共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攻克一批掣肘产业发展的共性核心技术;二是要加强领军企业的培育,聚焦重点产业链核心环节,积极引进国内外总部型企业、领军“链主”型企业,加大优势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提升重点产业链控制力,加快推动重庆产业创新发展。

我们再来看“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第一个“3”,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 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从汽车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从电子信息产业到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并且将先进材料产业提升到主导产业的地位,这都凸显了重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这份重庆制造业升级“路线图”,充满挑战,但锚定目标、争先实干,相信“重庆造”的未来,必将豁然开朗、焕然一新。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