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湖北国土面积十分之一以上划入自然保护地湖北省林业局印发《〈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林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显示,湖北着力生态环境保护,全省十分之一以上的国土面积都被划入自然保护地。
湖北水系众多,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是湖北的政治责任。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因此,《林业实施方案》提出,以长江干流、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及16个二级流域片区为治理单元,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助力流域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其中,有4个二级流域片区与武汉直接相关。府澴河片区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桐柏山、大别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大洪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木兰山、将军山森林质量提升。实施府河、涢水、朱湖等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优化陆生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黄陂祁家湾青头潜鸭、府河柏泉段候鸟栖息地受到“重点关照”、直接提名保护。
鄂东南片区,加强梁子湖湿地生态功能修复和保护,积极推动斧头湖等重点湖泊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天然林保护修复和退化林修复,加强人工林营造和中幼林抚育,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汉江下游片区,在加强汉江沿线支干流水岸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同时加强水系联通,促进湿地生态环境改善。以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为核心,全面加强区内水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突出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
与武汉相邻的荆州、洪湖、仙桃一带的四湖片区,以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推进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洪湖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或原生生境的保护与恢复,促进麋鹿、长江江豚、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
数据显示,全省林地面积937.97万公顷,湿地面积174.69万公顷。对接生态保护红线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为270个,总面积201.93万公顷,相当于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86%都是自然保护地。
通讯员:赵辉
责编:一冰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