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日报合肥8月1日电(记者徐靖)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地球自外向内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上、下地幔存在大量物质交换,现有交换速率下地球早期形成的储库难以得到保留,与地球化学观察所得结论相对立。在地壳熔融过程中,通过钛稳定同位素研究可以得到相对完整的地壳—地幔物质交换记录,为长期争论的地幔内部物质交换问题带来新的约束。
科研团队综合研究了地球地幔来源火成岩在地质历史中的同位素记录,发现随着时间变化,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该工作弥合了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对地球内部过程约束的矛盾,也提醒学界,亟须对地球地质历史中地幔物质交换模式及其演化具体控制机制开展更多研究,才能更好认识类地行星的地质和宜居性演化。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