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让“文化大餐”成为“家常便饭”|今日关注

来源: 潜江日报2023-06-08 10:24:55
  

“以前,村里来支表演队,家家户户像过年。”在积玉口镇,村民廖凡生这样形容过去村民们对文艺演出的期待。近年来,随着各类文化活动下沉基层,曾经翘首以盼的“文化大餐”已成为基层群众的“家常便饭”。


(相关资料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市群艺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面向基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广场舞大赛、送文艺下基层、“村晚”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切实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从观众到主角,群众站到舞台中央

夜幕降临,明珠似的路灯沿着村道渐次亮起,村前的小广场热闹起来。在领队的带领下,村民们和着音乐节拍踢脚、踏步,整齐划一地轻松完成广场舞整套动作。在距离广场舞方阵不远处,三五名音乐爱好者正享受着一场听觉盛宴。

这是乡镇的一个普通夜晚。迎着微风,村民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在小广场唱起来、舞起来,成为文艺生活的主角。

年过六旬的何仁秀是杨市街道郧阳村广场舞队的领队。长年在农村务农的她,几十年的生活轨迹都是从家里到田里的两点一线。5年前,第一次接触广场舞的她被深深吸引住,她挪动脚步,跟随着音乐节拍轻舞起来。从最初的害羞到成为舞队主力,何仁秀通过跳广场舞不仅收获了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如今,她带着广场舞队的姐妹们奔走在周边镇村参加文艺活动和公益演出,她说累但充实。

如今,像何仁秀一样,通过跳广场舞找寻自我、收获自信的普通群众数不胜数。悠扬的曲调、欢快的舞步是他们文化追求的彰显,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的诗意表达。

送文化更要种文化。为进一步提升基层造血能力,市群艺馆组织基层文艺骨干,围绕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开展培训,广泛动员文艺爱好者做文化活动的“主角”。

从线下到线上,文化服务走深走实

在多媒体教室初探古琴的韵味,在线上平台回溯热闹的晚会……过去10年,市群艺馆在盘活基层文艺阵地、丰富惠民文化活动、打造文化艺术品牌等方面精准发力,借力数字平台,为群众文化活动插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让文化资源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推动文化服务持续走深走实。

普及全民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市群艺馆依托数字文化馆建设,自下而上打通线上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适应不同人群学习需求。”市群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本土优势文化资源,市群艺馆坚持举办一月一场“潜江大舞台”文艺展演,在农村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等,把文化活动送到社区、村组,确保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同时,聚力打造“唱响潜江”“舞动潜江”等五大群众文化品牌,将“村晚”“潜江大舞台”等文化产品面向社会采购,把“点播权”交给群众,真正实现群众文化群众做主。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市群艺馆积极推动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并吸纳马哲明书画工作室、琴隐古琴社等多个社会文艺团队,2000余人加入文化志愿服务行列,打造“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季季有活动”的文化服务日历。

从惨淡到“第一”,群艺成果遍地开花

5月22日,2023年潜江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正式启动,市群艺馆全面铺开室内演出、培训、讲座等线下活动,线上同步联动为市民带来重重惊喜。座无虚席的多功能厅、人头攒动的培训教室以及19类丰富的课程是市群艺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的真实写照。

吸引上10万人观看的“村晚”、荣获“楚天群星奖”的群众小戏和绚丽多彩的惠民演出皆是市群艺馆探索文化服务的硕果。2021年,由市群艺馆组织、策划、承演的首届“村晚”火热启帷,现场观众近千人,线上参与人数超过7万人。通过网络联动,“村晚”让群众文化活动从“小欢喜”走向“大联欢”。

让群众唱主角,群众的创作热情便得到激发。近几年,多部优秀群众文化作品斩获佳绩,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不同艺术门类。这是市群艺馆与群众“相互奔赴”的骄人成果。

从无人问津到连年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从受众寥寥到星火燎原,市群艺馆翻越平地与山尖,终采得百花酿成蜜。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