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资料图)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6、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7、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8、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9、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0、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即今四川读书、任侠。
11、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秋,他23岁,为追求功业,实现“大丈夫”的“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见其《上安州裴长史书》),出蜀沿长江三峡东下。
12、在舟出三峡、初入今湖北江汉平原时,创作了这首精彩的五言律诗。
13、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
14、送别,一般是送他人别去。
15、诗中无此内容,故明清以来有一些学者认为诗题中的“送别”二字是衍文,可删。
16、 首联交代自己所到之地,所向之地,叙事简洁明快。
17、从,至、向。
18、楚国,江汉平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腹地,故称。
19、 颔联勾勒所到、所向之地的地理形势:三峡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殆尽,长江进入广阔的大地尽性奔流。
20、刚从曲折漫长而险狭逼仄的三峡出来,诗人的视野豁然开朗,精神也为之一振。
21、大笔擘窠,气象不凡。
22、明胡应麟《诗薮》以为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二句“骨力过之”。
23、其实,李白这两句有冲口而出之妙,杜甫那两句有锻造锤炼之工,殊途同归,不分轩轾。
24、 颈联宕开一笔,视线由“地”而上升至“天”:明月冉冉西倾,仿佛天上明镜在飞行;云气渐生渐漫衍,仿佛幻出了海市蜃楼。
25、扁舟一叶,漂流在平野大荒,不免孤独而寂寞;而今由云、月联想出楼、镜等与人类社会生活相关的意象,便有未尝远离人群的感觉。
26、故此二句的好处,不仅在造境的优美,还含蕴着人类与自然的亲切。
27、 尾联收笔回归地面,再次写到长江。
28、由于有了上一联“镜”“楼”二字的铺垫,这里的江水,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成了自然与人关系的纽带。
29、古人认为长江的上源是蜀中的岷江,诗人的故乡在蜀中,此番远游又是从蜀中沿江东下,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将江水拟人化,怜爱它不远万里,一路送行。
30、实际上,这也是诗人在渐行渐远之际,怀念故乡思绪的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
31、 全诗不用典故,不施藻采,纯用洗练流畅而平易近人的语言来叙事,写景,抒情,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包含着浓郁的诗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