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济南诗派”到“诗城词都”!济南,每个足迹都是诗|报资讯

来源: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2023-05-30 16:15:02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自古人杰地灵。明清时期,更诞生了独特的“济南诗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如今,大力进行文化建设的济南正在打造“诗城词都”品牌,进一步擦亮泉城文化品牌符号,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济南从古代走到今天,每个进步的足迹都弥漫着诗词的气息和韵律。

济南学者侯环


【资料图】

近日,济南大学副教授侯环主持的济南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济南诗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发布,对“济南诗派”进行了深入挖掘,在古代文献、清人别集中,探寻诸多关于济南诗派的直接文献依据,重新确定明清济南诗派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这对理清明清中国文坛格局、重新认识齐鲁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这一研究成果让济南人更多感受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增加文化自信。

“济南诗派”延亘数百年之久,名家辈出

“济南诗派”是一个自明迄清延续不断、存在时间达数百年之久的诗派,对明清诗歌与社会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明清各阶段都出现过享誉诗坛的领军人物。

李攀龙塑像

明代嘉靖年间,边贡、李攀龙等人开济南诗派风气之先,之后的万历、晚明诗坛,济南诗派有杨巍、王象春、邢侗、刘亮采等。清初顺治年间,以京师三大家之一的刘正宗为首,高扬“济南诗派”旗帜。康熙年间则有以王士禛、田雯为领军人物的济南诗派,这是“济南诗派”最为兴盛期,其人数与创作、规模与声势均已超越李攀龙时期。

令人激动的是作者对清初山左诗人谢重辉论述“济南诗派”的《济南》组诗共四首的发现。

侯环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清代最重要的一组咏歌济南风雅亦即“济南诗派”的诗歌,王士禛在这四首诗后面的总评中,给予诗作以极高评价,他说这四首诗:“足征吾郡文献,诗之有关掌故如此!”这组诗分别描述了明清两代十二位济南诗派诗人,分别是明代的许邦才、李攀龙、边贡、刘天民、袭勗、杨巍、邢侗,清代的高珩(号念东)、王士禄(字子底)、唐梦赉、王士禛、田雯。

王士禛

值得注意的是,王士禛在第二首诗后加了这样一段评语:“杨谓梦山太宰,邢谓子愿太仆。读《问山》诸集乃知此论之公。”《问山亭诗》,正王士禛叔祖王象春所作也。这样本诗所涉及到的“济南诗派”诗人,实际上便增加到13位。而这其中的邢侗、高珩、唐梦赉三位重要成员,多被今天的研究者所忽视、所遗漏。

自明迄清,“济南诗派”延亘数百年之久,名家辈出,鹰扬虎视,代不乏人,创作丰赡,人格精神高扬而超越,艺术风姿独特而多彩,历史文化渊源辽远而深厚。一个历时如此久远、业绩如此恢弘的地方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实不多见。遗憾的是,各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济南诗派”长期未得到重视,《齐鲁文化通史》也只有寥寥数句:“明代中叶至清初,山东诗人大都追步李攀龙诗风,形成所谓‘济南诗派’”。其实,“济南诗派”不仅代表济南和山东,也代表中华文化,在全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在中国诗坛、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均应有济南诗派的位置。

两宋以降,中国诗坛一直在祧唐还是宗宋的课题上争执不休。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论说唐诗宋诗不同的诗学风格: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济南诗派”宽容大度,包含多种流派风格,广收博取,可谓兼有唐宋诗的情韵与气度之美。

“济南诗派”坚持之中有创新,不断引进源头活水的发展思路。后世“济南诗派”的诗人们,对于“济南诗派”的前辈遗产,不是不加分析地全面承袭,而是在继承的同时,有发展、有变革、有扬弃,甚至另辟蹊径(如杨巍),他们虽然无一例外地对前辈诗人怀有深深的感情与敬意,却不一味模仿,而是在坚持之中有创新,在创新之中有坚持。这才是“济南诗派”历经数百年而不失守、不枯竭,并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发展高潮即所谓“大昌期”的深层原因。

“济南诗派”的产生有着地域、地理渊源

在谈到“济南诗派”的成因时,侯环说,一雀之微也不会无因落地。“济南诗派”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它最忌写实,它需要超越时空的飞动的不同寻常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生动酣畅的表达力。而这些,都根植于齐鲁文化特别是齐文化古老传统的丰厚沃土之中。

“济南诗派”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齐人传统哲学思想中出奇的想象力为诗歌腾飞插上翱翔的翅膀,在先秦诸子中,论起恢弘新奇的想象力来,也许无过于阴阳五行家的齐人邹衍了,而邹衍哲学中那种超现实或曰非现实的想象力、创造力正为诗歌创作所必需。齐人传统文化思想与文学实践中丰富的表达手段为诗歌创作提供思维、语言及形式基础。

“济南诗派”有着深厚的诗歌传统渊源。济南最早的诗篇,可溯至《诗经》中的《大东》一诗。该诗出自谭国大夫,谭国旧址在今济南市城子崖附近。《大东》是济南最早的诗歌,其想象力之丰富新奇,其比拟意象之生动传神,不愧为三百篇中上乘佳作。另外,《诗经》还收有《齐风》11篇,皆产生于齐地。

济南出诗人、尤其名诗人之多令人惊羡。“大东”之后,秦汉以来,济南诗坛名家璀璨,人才辈出。清乾隆年间,济南府齐河县诗人郝允秀作《客有询济南历代诗人者,作此答之》一诗,其中所咏济南诗人达四十五位之多。明代即济南诗派产生之前,尤可称道者,为宋代之李清照、辛弃疾。“济南二安”,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宋代词坛也是中国词坛最为灿烂的双星。

“济南诗派”的产生有着地域、地理渊源。济南山水秀丽,七十二泉天下闻名,自古以来咏歌济南山水美景的诗作不胜枚举。灵山秀水,正是济南之为名士乡的前提,“山水奇秀,必多遒文丽藻之士”(董复亨《函山先生集序》)正是人们对济南何以屡出杰出诗人的解答。济南风物多蕴诗性。如泉边杨柳、澄波桥影、烟雨奇观,又如湖光山色、风荷田田、列屏碧山,都会令人渺然有吴儿洲诸之想、羽化升仙之念,以至诗情飞扬。

清人王培荀将济南称作“诗地”“诗城”,显然,“济南诗派”在这里产生、发展顺理成章,理有固然。

趵突泉

“济南诗派”为“诗城词都”留下历史的注脚

作为生于济南长于济南的济南学者,侯环一直对济南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曾回忆说,自幼生长在济南城里,后来才知道,儿时嬉戏流连的百花洲,原来竟是明代“前七子”李攀龙的湖上白雪楼所在之处,他在这里与殷士儋、许邦才等好友雅集,诗酒风流;其后,名士邢侗和王象春又先后在此楼居住。而清初,大诗人田雯也曾在曲水亭居住,他的诗句“近得一庐仅容膝,柴门临水两垂杨”,便是对这一美丽处所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她想要研究“济南诗派”的一个原因。

侯环介绍,自己之所以研究“济南诗派”,是因为明清时代的“济南诗派”是一个长期被学界忽略的诗歌流派,一直以来,它很少被当成一个完整的流派来被研究,以至于到目前为止,相关论著比较匮乏。乔力、李少群主编的《山东文学通史》、李伯齐主编的《山东分体文学史·诗歌卷》、陈明超的《明清济南诗派》等论文论著,在对“济南诗派”及其人物研究中,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比如对文献的发掘不够充分,很多原始资料没有得到应用,论述的高度与深度有欠缺,诗派的人文精神、审美艺术特征及诗派形成的历史渊源等课题关注度不高,科学性还有欠缺等等。

济南历史上诗词名家众多,在其中“济南诗派”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充分认识研究“济南诗派”,对于理清明清中国文坛格局、重新认识齐鲁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历下亭俯拍

“济南诗派”是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集中且有力的体现

文学史上,以地域名命名的流派并不多,只有江西诗派、公安派、桐城派等少数为人所信服。“济南诗派”可以明确亮出自己的“旗帜”,其体系完备,特色鲜明,人员众多,成果丰富,而且影响深远,这正是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最为集中且有力的体现之一。

“济南诗派”,作为一个地域性甚强的诗歌派别,诗派成员生活在一个大致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文化环境之中,所受濡染不无二致。明清之济南府辖域,隶属齐之旧地,而首府济南又比邻鲁地,其性格特征无不打上齐鲁文化、特别是齐文化的深刻印记。同时,对于诗艺相同的爱好与追求,亦会形成他们大致相类的人格精神、文化心态与价值取向。

田雯在其《论诗》中称:“古今来文章之大莫善于诗”。中国古代的文化财富、文化积累首在诗词。“济南诗派”及其创作是济南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文化财富之一。“济南诗派”纵横明清两代,延亘数百年之久,名家辈出,创作丰赡,这是济南这座城市永恒的价值和骄傲。“济南诗派”的产生,不仅是在济南这块土地上涌现出众多的诗人,而且出现了众多的歌咏济南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培育了济南人的诗情诗性,而且塑造了济南人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人格。

已故学者徐北文称“济南自古是诗城”,今天的济南正在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描绘了“诗城词都”的城市蓝图,同时还在积极申报“中国诗城”。济南的历史充满了诗意,济南的文化酝酿出诗意,济南的风景浸染着诗意,古往今来的济南人接力传承,从未放弃对诗意的追逐,才构建出一个“诗城词都”的轮廓。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济南从古代走到今天,每个进步的足迹都弥漫着诗词的气息和韵律,这也是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最“硬”的底气。(济南日报 记者:张晓涵)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