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手段千万条,切勿转账第一条!
除了杀猪盘、网络贷款、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等常见手段,电信诈骗又有了新骗局,而且在宿迁,已经有学生上当受骗!
近期,宿迁市公安局发现:冒充“明星的律师”骗局频发。
(相关资料图)
据公布案件显示,宿迁张同学刷到了一条带有某明星QQ号的短视频,于是立即添加好友,希望能与明星拉近距离。
几天后,对方主动给张同学发来消息,自称是“明星的律师”,说明星的私人账户被泄露,目前已经报案,需要张同学配合进行“安全排查”。如果不配合,会直接通知派出所进行抓捕。
张同学立马慌了神,按照“律师”的要求偷偷将家长的手机拿回房间,通过视频通话进行“安全排查”,并在其指导下将家长名下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转到了指定账户。
转账完成后,“律师”表示张同学的犯罪嫌疑已经被排除,要求删掉家长手机内收到的相关短信,过一小时后再将手机还给家长。等到家长拿到手机,才发现银行卡已被转走两万五千余元,赶紧报了警。
骗子的花招层出不穷,可是冷静下来想想,这不就是多年前“贩卖明星QQ号”的升级版骗局吗?回顾细节,更会发现相关话术漏洞百出,丝毫经不起推敲。
电信诈骗危害极大,往往是一通电话、一条短信、一个链接,就会给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导致受害者家破人亡,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隐患。
对此,我们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无论何时何地,凡涉及金钱往来,开启预警,正确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致电咨询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96110”,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特别是对于容易受骗的老年人,子女要做好防诈骗工作,多与父母沟通,多向家庭微信群发送一些反诈小知识,让诈骗远离家人。
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持续强化监管、严厉打击、高效追赃,打消不法分子获取违法高收益的侥幸心理。同时,通过加大典型案件通报力度、加强防范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让广大群众擦亮慧眼,筑牢全民反诈防线。(纪雅囡 李文静)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