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暑假,很多孩子会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刷视频,如果家长不及时发现,后果可能不单单是影响学习那么简单。日前,某地一小学生东东(化名)在家中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陆续往游戏账户里充值了5.8万元。
据警方了解,东东在家中刷短视频时,突然收到一条陌生私信,称可以领取某款游戏皮肤。东东与对方交谈后,双方互加了QQ好友。对方称要带他一起玩游戏,并答应送他10个定制版的游戏皮肤,条件是需要用其家长的QQ扫码才能领取。
东东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趁爸爸睡觉期间,偷偷登上爸爸QQ,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此时系统显示:“迷你官方已经绑定您领取皮肤,如未在半小时之内领取将导致代码系统异常,要赔钱坐牢。”
(资料图片)
东东被网上的提示语吓到了,接着按照对方的指示发送了数个口令红包,并通过“网银”“支付宝”等渠道向对方转账,每笔在500元至800元不等,最终转了多少笔钱,东东也记不清了。
几天后,东东爸爸到银行取钱时,才发现卡里的钱不翼而飞,通过查询手机记录意识到东东遇到了网络游戏类诈骗,立即报警求助。经查,东东爸爸损失5.8万元。
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民警提醒,暑假期间,这类网络游戏骗局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诈骗分子以游戏充值送皮肤、下载APP免费领取游戏礼包等作为诱饵,诱骗未成年人添加对方微信、QQ、短视频账号等。之后,诈骗分子“指导”孩子用家长手机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充值,并威胁孩子不继续转账就会告诉其家人或有更严重的后果,进而多次骗取钱财,孩子往往因害怕被父母发现,选择听信诈骗分子,导致损失扩大。
新闻链接:
如何防止孩子被诈骗?
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家长要教育孩子健康上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同时提升孩子的识骗、防骗能力。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使用的电子产品要经常检查,做好监督。
做好手机支付安全措施
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账号的密码。孩子使用的手机不与家长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相关联。不要将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为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
家校携手防诈骗
家长、学校要一起努力,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二维码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扫描,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
家长要教会孩子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隐私,不要暴露自己独自在家的信息,不要在网络平台上随意定位,遇到类似诈骗的情况及时向父母求助,或拨打110进行核实等。(警轩)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