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兵种,那就是汽车兵。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稀缺的技术兵种,家住泗洪县团结花园小区的抗美援朝老兵苗凤龙就是一名汽车兵。
点火、挂挡、踩油门,在战火纷飞中,苗凤龙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躲过了枪林弹雨。
苗凤龙今年96岁,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47年,19岁的苗凤龙入伍原江淮军区独立旅3团1营1连,是饶子健将军所在部队的一名警卫员。苗凤龙参加了淮海战役,亲眼目睹了70名战友牺牲在眼前。
(资料图片)
1949年,苗凤龙听从部队统一安排前往南京学习开车。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苗凤龙根据部队统一指挥前往朝鲜参战。
“上了战场,我就没想过活着回来。”苗凤龙说,敌机在头顶盘旋,炸弹在身边燃烧,每天都把好衣服穿在身上,就算死了也要干干净净。
汽车兵在朝鲜战场上承担着后勤保障中至关重要的运输任务。苗凤龙告诉记者,他们基本上是白天伪装隐蔽,夜间行车,为了躲避敌机侦察,都是关着灯,夜间行车。不仅要把战备物资安全、快速地运送到前线战友手中,如果空车回来时,还要尽己所能多拉一些伤员。
“有一天晚上,送完物资后,车上拉了3名伤员。”苗凤龙说,这一趟特别对不起受伤的战友,因为紧急刹车,三名战友被重重地重叠在一起了,朝鲜的山路又窄又陡,突然对面有车,只能选择紧急刹车,不然就有可能翻车。
苗凤龙回忆说,敌人的探照灯在头顶上照着,炮弹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车来回穿梭,生与死,有时就在那一脚油门之间。
每一个在朝鲜战场上的汽车兵都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而越是这样的环境,越能磨练出汽车兵的铮铮铁骨。最让苗凤龙遗憾的是看着副班长张玉强(音)牺牲,却没有办法去救。
苗凤龙告诉记者,当时在一座桥附近发现有辆车着火了,于是立即开过去看看,到地方才知道是自己班的车,而且开车的就是副班长张玉强。
“我想起他都掉泪,副班长是河南人,50多岁,技术很好。”苗凤龙说,因为火势太大了,根本救不了。
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苗凤龙和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却仍然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苗凤龙说,为了完成任务,大家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考虑最多的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怎样把物资运往前线。
“我那时候年轻,眼神好,开车技术也好,别人一夜最多跑25趟,我跑了27趟,来回400公里路。”苗凤龙说,在朝鲜期间,开的两辆车,都行驶了3万多公里,获得“万里号车”的荣誉,也荣获了两次三等功,所驾驶的汽车没翻、没撞、没被敌机炸毁。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苗凤龙至今难忘那天的情景。“那会我真高兴,太热闹了,我跟着队伍一直走一直走。”苗凤龙说,停战那天,正好车子停在了平壤,群众都在庆祝停战,真是一辈子难忘,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从朝鲜回国后,苗凤龙调任原兰州军区汽车连9团3连任连长。1963年10月,苗凤龙回到地方。这么多年来,苗凤龙一直以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苗凤龙说,最想念的是牺牲的战友们,自己很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愿祖国繁荣昌盛。(记者 裴凌曼)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