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站丨胆囊结石上演神奇“消失术”,背后原因竟是……

来源: 钱江晚报2023-08-30 12:28:39
  


(资料图)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吴伊娜 俞珍

胆囊结石,一个经常出现在超声体检报告单上的医学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但部分人群在复查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体内结石神秘“消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47岁的张先生(化名)恰巧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近日,他空腹来到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特检科复查胆囊结石,经过超声副主任医师吴伊娜详细的多体位超声检查,结果较之前大相径庭:患者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光滑,腔内未见结石声像。随着时间推移,本该逐渐增大、增多的胆囊结石却神秘“消失”,之前的胆囊结石去了何处?

原来,对于部分结石易发人群而言,其胆酸池中的胆固醇处于高饱和状态,当服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后,药物在体内无法被分解代谢,40%以原型沉积于胆汁内,导致胆汁内药物浓度增加为血清中药物浓度的20到150倍。通过调阅病历,吴伊娜得知张先生前不久曾因炎症住院,抗炎治疗期间使用过头孢曲松钠。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导致他的胆汁在胆囊腔内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最终超过饱和度的头孢曲松钠与胆汁钙盐成分结合发生沉淀,形成短暂性药物性胆囊结石。出院后,随着药物的停用,胆囊腔内的结石也随之消失,自此“消失”的原因浮出水面。

其实不止头孢曲松钠,某些抗凝药、环孢菌素、雌激素(避孕药)等均有导致胆囊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吴伊娜医生表示,短期复查是区别药物性结石还是真正结石的关键,长期服用以上药物时,建议每隔半年做一次胆囊超声检查,患者就诊时可主动提供信息,超声医生及时询问病史及近期用药史,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非必要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图片由医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