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新赛道,家庭小剧场成亮点

来源: 今日热点网2024-05-09 12:50:58
  

今年“五一”期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颜家村李爱华文明实践家庭站笑声不断、气氛热烈,原来五六个村民正在排练自编自演的情景小戏《婆媳互夸会》,受到围观的村民交口称赞。“这是演的俺村的真人真事,是周书记帮俺策划编导的,这台剧目得到周边不少村庄的复制推广,还准备参加山东省济宁市的文艺汇演大奖赛。”颜家村文明实践家庭站站长李爱华美滋滋地告诉记者。

这里的周书记就是兖州区派驻颜店镇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颜家村第一书记周大鹏。“全区5个第一书记工作队的108名派驻第一书记,结合本村实际,深入摸排文化家底,挖掘整理文化资源,策划组织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以乡村文化振兴守护群众精神家园,构筑向上向善道德新高地。”兖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毛国栋表示。

该区依托10个镇(街道)、312个村(社区)文明实践所(站),开辟乡村文化振兴新赛道。他们与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一体打造,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既节省成本,又丰富文明实践内涵,群众进一扇门,参与共享文明实践所有事,在新赛道上求“新”求“变”求突破。实践站推行“3+N”模式,即:必须有理论宣讲、环境整治、“五为”志愿服务3支和红白理事会帮办、文化活动等N支群众身边不走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推行积分褒奖制度;探索“文明实践基金”社会化筹集和投入机制;坚持“月月有提升”工作推进机制,新时代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十分浓厚。2023年以来,该区精心打造了“三人三扶三到位”“村口听大戏”“家庭小剧场”等30个志愿服务项目,其中16个项目受到省市文明办表彰。

“俺动手术期间,是儿媳妇为我擦身子、换洗衣服,胜似亲生儿女”“俺婆婆对俺也没说的,俺下班晚,总是等我吃饭,我不回来,全家不开饭”……5月5日,利用节假日,颜村李爱华文明实践家庭站“家庭小剧场”又开场了,有七八个农村妇女自编自演的《婆媳互夸会》引来了许多群众围观,村民们看着台上演的,主动对号,然后恍然大悟:“这演的都是俺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很有说服力。”

说起“家庭小剧场”,周大鹏告诉记者,今年春节过后,除《婆媳互夸会》外,“家庭小剧场”还编排了《彩礼风波》《和圣回家》《梧桐树下话家风》《胡同里说“孝”》《饭桌有“礼”》等小剧目,村民们听说排戏,都争着当演员。“我们准备把“家庭小剧场”模式从颜家村推向全镇19个第一书记所在的村,然后根据各村‘精彩故事’编排各自小戏,群众演给群众看,说学逗唱树新风,引领家风村风民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周大鹏说。

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接受文化熏染是兖州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拿手好戏。今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期间,兖州区派驻第一书记,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主动作为,将派驻帮扶工作融入到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在镇驻地农贸大集上,第一书记开办“公益集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群众自编自演的舞蹈、小品、相声、情景说唱等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义剪美”服务队前排起了长队,黄手环摊位前挤满了群众,“兖秀”“剪纸”等非遗摊位前更是引人驻足,让人流连忘返。以“公益集市”为载体,链接公益组织、爱心商家等多方资源,多元化、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让大家走出家门到活动现场,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在活动和交流中增进感情、传递了温情,在全区农村也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公益氛围。

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介绍,派驻第一书记还将乡村文化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到乡村治理中去,参与打造了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的“禹见端信 醉美泗河”“麦香田园 ‘孟’里记‘驿’”“九州古城 文韵兖州”“和圣故里 宜业新城”等文明实践展示带,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乡村文化新亮点和文明新标杆,在新赛道上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水平再提高,质效再深拓。

兖州区第一书记还把乡村文化振兴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紧密结合。截至目前,该区共建成55家“幸福食堂”,解决了1700余名老人吃饭问题;常年设立21处“雏鹰课堂”,可解决410多名困境儿童作业辅导、托管照料等问题;成立312个“新风堂”,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带动形成文明新风尚。同时,把洗澡、洗衣、理发、医疗健康和情感陪护等十多项功能相对集中,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乡村文化振兴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村里文化广场上的体育器材老化破损,需要更换。”群众有呼我必有应。新驿镇兴隆庄街道第一书记工作队,积极对上协调,连续两年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改建完善文体广场、“端信书屋”等文化阵地13处,为57处村级文体广场更换新国标健身器材500余件,同时该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管护常态化。

酒仙桥街道付家楼村、小孟镇梁家村、兴隆庄街道大桥村等多个村庄的派驻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将闲置院落改造成“文化艺术馆”“村庄非遗小戏院”“栖心茶室”,不仅激活了村庄文旅经济、夜生活,也让文明实践站人气越来越旺,“朋友圈”越来越大,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