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明清时期的黄花梨独板翘头案,长191.8宽42高78.5厘米,翘头处有拼接,很难分清是拼料造,还是后来损坏修复时的挖补。
一块玉整板近乎完美,木质不用怀疑,干净的表面和透亮的包浆,丝毫未掩盖材质之美,将黄花梨大料的极致特征,最大限度地呈现在观赏者眼前。
由于案面太长,于一张照片中过小而不清,特意分作四段拍摄,每部分都有不一样的细节。从左边翘头往右看,首先出现的是一幅大大的山峰纹,十几层山峦堆叠在一起,顶部与顺纹交汇,和缓地蔓延、扩散开来,这就是黄花梨纹理行云流水的由来。
虽然中间几层峰峦边缘出现了锯齿纹雏形,但与其他相似木材的鸡翅纹还是有所区别。这种细微的差异难以用言语描述,唯有多看、多上手才可理解。换句话说,仅以有无锯齿形纹理来判断黄花梨的办法是不准确的。
继续向右,来到黄花梨鬼脸集中的区域。案面上分散的小黑点,其实就是形态各异的鬼脸,由于树径大、枝杈少,截面又处于中心位置,树疖子延伸到深处,只留下了很小的轮廓,猛地一看并不明显。
另外,在图片上方区域,金黄色条纹炫目但不刺眼,莹光强度处于中等水平。
木板的第三段中央,体现了黄花梨棕眼特点。顺纹和乱纹交汇之处,有向两边发散的麦穗纹,这是木头生长时扭曲向前而形成的。
案面的最左边,又是一只巨大的山峰纹,和右边翘头那一座头顶头相对应,呈X形。玩过黄花梨手串的朋友都知道对眼图案,实际上和此处是同样的纹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这个角度,将黄花梨典型特征尽收眼底。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