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在开展调查研究时,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现象,如“粉饰之风”“样板思维”和“走马观花”等。这些形式主义现象不仅影响了调查研究的效果,更让基层反映强烈。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以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中做到实事求是,深入群众。
一、问题分析
一是粉饰之风。部分地方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过于追求表面形象,忽略实际情况,强调数据的美化,而非真实情况的反映。这种现象让调查研究失去了它的初衷,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
二是样板思维。部分地方在进行调查研究时,过于依赖一些成熟的、已被认可的模式,而不敢突破和创新。这种现象限制了调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工作变得刻板和呆板。
三是走马观花。部分地方在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仅停留在表面,未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以至于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这种现象使得调查研究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行为。
四是提前设计。有些地方在调查研究前就已经设计好调研对象、路线、内容,到地方后照本宣科听报告,不深入群众、不了解矛盾、不解决问题。这种现象让基层反映强烈,影响了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全党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党的党的十九届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从而在理论上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工作要重视实际,摒弃“粉饰之风”和“样板思维”,真实反映基层的实际情况,避免数据美化,确保调查研究的真实性。要敢于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注重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基层的生产、生活、工作状况,形成真实、客观的调查报告。
三是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充分发挥群众智慧,为调查研究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和信息。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座谈会、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的民意收集,努力消除基层对形式主义的抵触情绪,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宗旨。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要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勇于突破和创新,摒弃传统的、僵化的工作方法,开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结合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积极探索新的调查研究方法,例如网络调研、专题讨论会、案例研究等,为决策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五是强化监督和考核。对于调查研究工作要建立健全监督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形式主义现象,确保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对于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要严肃查处,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在调查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六是优化工作流程。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要注重优化工作流程,减少繁文缛节,简化报告撰写和汇报程序,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可以考虑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在线填报、云存储等,提高报告撰写、汇总、审批的效率,为基层减负。
七是重视跨部门协作。调查研究工作应注重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与沟通,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劳动,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部门之间要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协同配合,确保调查研究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要注重充分利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力量,为调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八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调查研究的信息采集、分析和传播能力。要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此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全体干部的信息素养,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九是强化调研成果的应用。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应用是衡量调研工作成果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部门要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依据。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成果应用机制,及时将研究成果上报,确保调研成果能够为政策制定、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要注重总结和推广典型案例,以便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示范作用。
十是提高调查研究队伍的素质。要加强对调查研究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培训班,提升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同时,要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熟悉基层工作、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调查研究骨干,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十一是建立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将调查研究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调查研究格局。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程序等手段,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十二是强化调查研究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加强对调查研究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树立正面形象,提高社会认同度。让广大群众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三是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要注重研究的问题选择,紧密围绕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聚焦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深入研究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计划,避免盲目跟风、一刀切的现象。
十四是鼓励基层创新。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政策制定和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同时,要注重发现和推广基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提升全体干部群众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鲜活案例
在某地,一位基层干部张某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深入到农村基层,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他发现,当地农民在土地承包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张某积极主动地与农民沟通,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调整土地承包政策的建议。他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提出了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的思路,如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养殖特色水产等,以提高农民收入。
为了推动政策的落实,张某多次与县级政府部门沟通,反映农民的诉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当地政府采纳了张某的建议,调整了土地承包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在政策的推动下,当地农民积极参与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张某的调查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典型经验。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实际价值,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做出了贡献。
这个鲜活案例充分说明了调查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深入基层,扎根一线,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总结
综上所述,警惕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对于确保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和政策,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具体建议包括:
强化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
严格执行调查研究制度和程序,确保真实有效;
注重实地调查,深入基层一线;
倾听群众意见,真正解决问题;
严肃查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建立激励机制;
优化工作流程,简化报告程序;
重视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调研成果的应用,转化为实际工作指导;
提高调查研究队伍的素质,培养专业骨干;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调查研究工作的持续性;
强化调查研究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同度;
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紧密围绕中心任务;
鼓励基层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有效地遏制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新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文:万梓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