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控制不住地想购物?

来源: 哔哩哔哩2023-08-22 09:26:17
  


(相关资料图)

为什么控制不住地想购物?过完大学一年级的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天天都在打开某宝,某拼闲逛,睡前激情下单过几次,碰到购物节,没什么想买的也硬要去买一下。其实我一直都不是物欲强的人,父母给我什么我就用什么,拥有很多零花钱以后每类物品都是够用就行,从没有为了品牌或者为了明星去多买。可是我在大学里算得上是疯狂消费了,一个月花两千都不知道花哪里去了。

经过某乎和公众号的搜索,我找到了几个答案。

第一,消费主义是资本的附属品。资本为了赚钱,创造出伪需求,人们以为是自己想买,其实是资本让他们去买。网上的开箱视频、好物分享视频、个人生活记录视频,都是在创造伪需求,人的基本需求推动不了资本的发展,一个产能过剩的社会需要贪婪的消费者,收集全部型号、新品必须尝试、风格必须多变,这就是贪婪。

第二,消费不是买回产品的实际价值,而是追求产品的附加价值。人们靠物质水平评价一个人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了,那么,花大价钱穿一身名牌,用高端奢侈品,去一些高昂的餐厅,住偌大的房子,就证明了你是一个高贵的人了。所以我们吃饭让手机先吃,到一个地方旅游拍的都是自己,花了很多钱这件事一定要晒一晒,否则就太亏了。另一方面,商家也把美好愿望和商品捆绑在一起,购买商品等于获得幸福,用了某某化妆品就是都市丽人,结婚一定要买钻戒,有一辆餐车就一定有时间旅行,仔细想想都很荒谬。还有,我们一想学习新技能就会去买很多装备,没有高级装备就学不了,难道用了高手的同款笔,就能成为高手吗?买了某商品就离自我实现更进一步,买东西是为了创业,这些想法太有欺骗性了,比起踏踏实实地努力,买东西当然是更快让自己显得成功的办法,还更轻松。

第三,消费是为了逃避自由。这个观点有打到我,我马上找了本《逃避自由》的书看,自由跟消费似是同路人,我以为,能消费就证明我很自由,没想到不是这样的。现在的人感到很自由,是因为丢掉了传统社会的固定身份,传统社会的人困于身份,没有一步登天的可能,交固定的朋友,走固定的人生路线,结婚生子然后死去,永远都是某个乡镇上的某个人。而现在的人打破传统,传统社会里的职业有的也消亡,取得成功的方式越来越多,都跟一个人的个性挂钩起来。人们越个性,孤独感就越强烈,消灭孤独感正确的办法是发展个体的能力,与社会建立良好关系。而另一个更快速的办法就是服从权威。网上有很多因为购买了同类商品而聚起来的群组,比如Lolita,比如乙女游戏,比如汉服,这些易得的联系很快消灭了人们的孤独感,跟随着圈内的大佬,通过消费融入群体。既然个人的发展靠消费就能达到,那就不必要去发展个人的其他方面了,好好赚钱就是了,所以消费是达成权威崇拜的最佳路径,也是回避根本问题,逃避现实矛盾的主要手段。

沉迷消费的人要小心两种后果,一是消费的异化,消费从一种获取生命存活所需物品的手段变成活着的目的,先消费后工作,把目标定在消费上,绝对是不理智的选择,人的欲望会生欲望,消费远不停歇,赚钱然后花掉,继续赚钱,这样下去迟早要把自己累死。二是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生追求是对物质的疯狂占有和消耗,精神世界无比空虚,对别人的评价体系只有金钱,看不到生命的美好,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呢。

最后,介绍两种办法,我觉得很有用,希望也能帮到你。

第一,规划预算。在犹豫要不要买某物时,超出预算是个很难反驳的理由,而且预算能帮你省下钱去投资,增加你对金钱的掌控感。在规划预算前,要有一整年的账单记录,明确自己的消费能力,合理的预算才容易坚持。

第二,建立愿望清单。在下单之前查看你的愿望清单,你一定会意识到,再省下几笔钱,就能买自己非常非常想要,缺点只有贵的东西了,这样,你还会想继续下单吗?我经常买些很便宜的东西,为了花尽手头钱的所有价值,不愿意花了很多钱只买回一两件东西,所以每次看收藏夹的时候即使我都有想象到如果收到这些我特别想要的东西,我应该是高兴得飞起,我还是因为价格高统统放弃了。然后在记账的时候,发觉我浪费的钱早够我买回那些我想要的东西,我就很后悔了。哎,早知道就存下来了。建立愿望清单正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方法!

感谢阅读!下次再见了。=)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