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发现多篇诗文描述江豚“搏击风浪”

来源: 长江日报2023-08-21 23:37:21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1日讯(记者金文兵)微笑天使返汉埠,江豚旧诗谱新篇。长江日报“江豚回归武汉”相关报道刊发后,楚文化学者晟琳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一些古籍中检索到多篇与武汉有关的江豚诗文。


(资料图片)

其中,在《内方先生集》卷八中,有一首明代诗人童承叙的《登大别度铁门关》:大别小别俱名山,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断澜回不可攀。云拥关门排虎豹,风来寺阁响潺湲。盘涡汩汩江豚闯,绝壁冥冥石藓斑。万里长安川路迥,且将吟望破愁颜。

【明】童承叙《登大别度铁门关》诗文。(引自《内方先生集》卷八)

江豚诗词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晓良先生对此解读:诗人站在汉阳的铁门关上俯看大江,只见江豚此起彼伏,成群捕食嬉戏,场景十分生动。

汉阳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明末被毁,1990年12月开始复建,1993年1月建成。铁门关城楼有一面牌匾“巘断廻澜”,正是引自童承叙这首《登大别度铁门关》。

明代的宜都才子刘芳节,在其《晴川阁》诗中也曾描写道:“夜风且作江豚拜,暑雨欲来山鸟鸣。”

清代考据大家毛奇龄也曾说:“江豚非水不生、非风不见、乘乎风而拜乎浪,见必向风、风静即止。”

南宋的状元王十朋,在一首路过武汉的诗中写有:“水鸟飞沿渚,江豚跃傍船。好风知几苇,送我上青天。”

乾道元年(1165)秋,王十朋自饶州(今江西鄱阳县)转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为官,历经庐山、兴国军大冶县(今属湖北),过樊口(今属湖北鄂城),然后自鄂州(今武汉武昌)南浦解缆,溯长江而上。九月重阳,秋高气爽,夕阳照在江面上,把江水映得通红。云霭飘浮在远处的龟山蛇山之间,将两山锁成一片……船行水中,江豚跳出水面,似在欢跃倾听。

【宋】王十朋《解缆南浦初溯长江江流出鄂渚汉阳两山之间云霭横之如一山然》。

这些新发现或检索出新版本的诗文,证明江豚着实有一个喜欢“搏击风浪”的习性,也证实江豚在武汉曾经很是常见,尤其是大别山(龟山)与黄鹤楼之间的江段,是极佳的江豚观赏点。

长江日报记者在新洲生态志愿者徐建利等人的帮助下,连续多天、多次在新洲双柳一带观察到江豚出没。

而清代诗人蔡时田在《峥嵘洲阻风歌》一诗中描写:“……渚昏沙起鸟还飞,江豚起舞惊折樯……”这说明,他被风阻挡行程、在这里暂时停泊时,就曾经见到过江豚。

张晓良介绍,峥嵘洲,原为湖北黄冈西北长江中的沙洲,后来洲的南部不断被水流侵蚀,古峥嵘洲逐渐向北靠近,最后与北岸结合,成了现在的新洲双柳地。

最近2年的观察记录显示,江豚正在沿着长江武汉江段的上下游两端,逐渐向武汉城区扩散,铁门关上看江豚,黄鹤楼上看江豚,江豚与黄鹤楼同框,正在从愿景成为现实。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