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为持续深入开展东乌珠穆沁旗境内恐龙化石抢救性保护工作,近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内蒙古地质调查研究院在东乌珠穆沁旗白垩统恐龙化石产地调查区联合开展野外踏勘工作,新发现化石出露点12处、采集恐龙化石实物标本40余件,初步鉴定包括犀牛类(晚中新世)、甲龙类、鸭嘴龙类(晚白垩世)、禽龙类、蜥脚类(早白垩世)以及兽脚类恐龙化石。
经过现场踏勘调查分析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在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发现
犀牛类、甲龙类、鸭嘴龙类、
禽龙类、兽脚类等化石
这一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科普价值,对研究恐龙系统发育、地层对比、古地理及古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新发现化石出露点数量众多,地理位置和沉积地层均有较好联系,可以预估,一个新的种群类型将在后续的工作中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来源:东乌珠穆沁旗自然资源局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