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就方位而言,“中”跟四周或两边的距离相等,这说明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说文解字注》:“中,内也。”既然在内,与身体而言,内部有限,所以到了后来,“中”又有心的意思,曹操在《短歌行》中有“忧从中来。”的说法。除此之外,“中”还有很多引申义,如“好”、“能”、“忠”,这也说明了汉字由形及意的规律。
“中”的方位意义,注定要与河南结缘。河南在地理上位于我国中部。据《尚书·禹贡》载,禹建立夏朝分天下为州,位于中心的便是豫州,后来又称“中州”、“中土”。古人的观念,九州即为天下,“中州”即“天下之中”。这也符合古人的建都观念。为什么河南人那么爱说“中”?走进中原大地,感受历史文化,“中”字几乎与你寸步不离。赞赏别人时,数字大拇指说“中”;被动方拒绝时,礼貌性回应说“中”;协商谈判中,让步时也说“中”……“中”之种种,真是一字千意。
从地理位置上,《周礼》中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为九州之中。”豫州即为河南。河南自古就被称为“中州、中原”。正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王侯将相,想要一统天下,必须要逐鹿中原。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古代的中国指的就是中原一带区域,主要包含洛阳、开封一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渐渐代指中国。
“中”字的哲学思想,历来国都所在,必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往往也成为各种思想碰撞交流的地方。历史上出现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其发生地虽然广泛,但都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此时,人们不断反思自我行为,“中庸之道”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步形成。
何为中庸?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这和“中”的本意其实是相通的。同时,由“中庸”之道,进一步延伸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懈追求,“中”在大的意境便有了和谐的意味。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