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全方位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设施

来源: 昆明信息港 2022-10-17 08:13:28
  

近年来,西山区以保留传统村落、传统建筑风格和村落风貌为依托,充分发挥农、旅、文融合优势地位作用,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和人文历史,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西山区休闲特色旅游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让文旅力量成为新引擎。西山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将一批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传统村落。西山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奋力让文旅力量,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动力。目前全区已打造建设了核桃箐、大墨雨村、大乐居等一批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团结街道获评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被评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西山区被评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

据统计,2022年1—9月西山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25.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6亿元。

让“美丽田园+”成乡村旅游新样板。西山区统筹规划,制定《西山区旅游发展远景规划》。按照“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产业融合”的思路,将休闲观光、乡村民俗风情体验、田园综合体、养生养心康养服务、特色民宿建设、体育运动康体等多种形态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大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西山区观音山社区百草村,就是这一工作思路下的一个典型样板。2022年,西山区文旅局围绕“西山区观音山社区百草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助力乡村旅游”这一工作目标开展工作。深入挖掘观音山社区观音山居民小组、白草村居民小组白族文化、白药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为百草村量身定制旅游提升方案:绘制村内旅游地图、打造网红绘画街区、健身休闲步道……实现了村内旅游要素硬件基础的整体提升;深度挖掘开发当地白族文化、白药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进行梳理分类,根据文化故事,打造人物情景造型,保护性开发重建了曲焕章旧居博物馆等,实现民族文化+特色建筑+白药文化的综合性展示,丰富了村内旅游文化要素,让村庄内形成了整体性的旅游文化氛围,实现由“村庄”变“景区”的目的。

让“小、散、弱”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改变乡村旅游长期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业态单一的现状。区文旅局还积极探索新的乡村旅游模式,鼓励助力村集体经济归集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以海口街道青鱼社区为例,社区以“股份合作”为载体,全力打造“依水发展、人水和谐”的产业体系,所打造的青鱼湾亲水休闲娱乐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3亿元,伴随项目一期、二期陆续建成运营,现在项目的年均运营收入超过亿元,仅青鱼湾水上乐园一地就可吸纳当地用工三百多名,真正做到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多渠道增收的发展目的。

火车跑得快,要靠头来带。在推进全区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西山区把打造项目的创新性、引领性和标杆性,作为了工作的原则和方向,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实效为具体抓手,即加强对行业内的世界知名企业,国内500强和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布局,选择有投资意向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对接、推介和跟踪服务,积极寻求合作商机。同时,对文旅行业有投资意向的中、小项目也积极主动,最大程度争取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市场体量。

2022年团结街道白眉社区妥睦村引进彝村花谷项目,依托地区定位,做农业+旅游的森林康养项目,目前一期已经完工,投资额2000万元;团结街道永靖社区引进云南昆明黑森林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打造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温泉、网红项目、山地运动、生态旅居、体验游乐、乡村旅游、研学、民宿、半山酒店为主,总计划投资3亿,目前一期已经完成开始营业。

让乡村旅游新业态鼓起百姓“钱袋子”。在确保疫情防控条件下,积极扶持旅游业态露营经济。2022年初热点露营点位有17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西山区鹿八森林,其位于西山区团结街道永靖社区,占地120亩,距离昆明约一小时车程。地貌景观包括山坡、草甸、原始森林、林涧等,是一家集露营、餐饮、咖啡等多种业态为一体,面向摄影打卡、公司团建、小众婚礼、求婚、朋友聚会、亲子出游等客群为一体的城市周边出游综合体。

西山区结合旅游民宿与精品酒店创建,积极打造品质旅游民宿。通过全面梳理提升一批西山的乡村旅游民宿,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民宿团结街道的柒心居、云南丽日永续、美早庄园四合院民宿,以及碧鸡街道的鉴月山居、熙栖花园、不染山房等民宿都各具特色、极具代表性。

推崇骑行徒步时尚,杨林港抗战哨所到桃园头、巨石寨、名花谷、核桃箐等骑行徒步点,最具代表性的骑行徒步点就是核桃箐,彩色水稻种植景区、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项目,都是近段时间比较受到欢迎的乡村旅游业态。

未来,西山区将紧紧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不断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全面提升和健全涉农街道公共服务、基础服务设施,全方位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设施、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原有农家乐产品业态和品质,构建示范农家乐项目;推动旅游民宿提档升级,开发“摄影+民宿”等旅游线路;探索集体土地入市、村民入股多种形式,让村民资产收益、工资收益、经营性收益不断增加,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越来越强。

关键词: 传统建筑风格 农文旅融合发展 西山区休闲特色旅游乡村 文化底蕴丰厚的传统村落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