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矿泉水兴起 均瑶健康拟跨界布局天然矿泉水

来源: 财经网2020-12-08 09:15:35
  

以乳酸菌饮品产销为主业的均瑶健康拟跨界布局天然矿泉水。12月7日,公司公告称,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拟注资不超过9000万元设立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暂定名,具体以工商核准为准)。

均瑶健康公司自90年代设立起即进入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并逐渐成为这一行业中知名品牌,是国内最早开发和生产塑瓶长效灭菌奶的企业之一,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味动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饮品。

均瑶健康表示,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业务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公司产品结构、研发能力及管理经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顺应消费趋势,公司拟开展矿泉水新业务作为重要战略布局,主要产品矿泉水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饮用水消费升级的产物,是都市健康生活的首选,未来矿泉水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设立矿泉水业务线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提升公司服务品牌的影响力。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近年来天然水及天然矿泉水在包装饮用水类别中增长最快。2014年-2019年,天然矿泉水复合年增长率为19.0%;按零售额计算,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155亿元;该趋势仍将延续,2019年-2024年,预计天然矿泉水复合年增长率为14.1%。

另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饮用矿泉水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按零售额计算,2019年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017亿元。我国的人均矿泉水消费量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按目前我国矿泉水产量,人均年消费矿泉水仅有1.5升,相当于意大利人均消费水平的1%,若人均消费增加1升,矿泉水产量将比目前增加三分之二,所以,我国矿泉水的消费市场潜力是很大的。

据财联社7日报道,均瑶饮品董秘办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披露相关信息请以公告或其他官方口径为准。”而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均瑶饮品的跨界之举或存在风险,“矿泉水品类准入门槛看似很低,实际上很高。从包装水各个细分领域及产品价位来看,毛利率高吸引了众多玩家,也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若均瑶饮品销售规模、铺货无法达到一定程度,成功的机率会很小。”

在业内人士看来,均瑶饮品试图入局热门领域打破其原有盈利模式单一的处境,前景难料。“均瑶饮品认识到业务单一的问题,希望突破这个局限,值得肯定,但是跨界需要找准方向。”某饮用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当前矿泉水市场火热,涌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均瑶挤进这个赛道,需要考量其自身资源是否可以支撑其该决策。”

熊猫乳品于今年10月登陆创业板;菊乐股份、李子园等多家中小乳企在排队上市。据悉,菊乐股份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引进利乐生产线从事超高温灭菌乳生产的企业之一。

“对均瑶饮品来说,从乳饮料跨界到矿泉水领域,是想突破原有品类,通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来突破盈利局限,但目前国内快消市场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若均瑶没有掌握具有独特优势资源及专业的市场营销,如此跨界并不合适。”宋亮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要开拓新的板块,就要从无到有,会消耗资金和各方面资源,也会影响到发展的进程。均瑶可以在原有的乳饮料业务领域进行细分。”

“从趋势上看,天然矿泉水开始兴起,消费者对包装水的需求已从便利性上升至品质优先,如今百岁山、康师傅等企业都已经在天然矿泉水市场进行布局。”原娃哈哈集团策划总监、快消品行业专家肖竹青告诉财联社记者,“均瑶饮品与大型企业相比销售规模较小,且从终端看,几乎没有冰柜投放。以可口可乐、农夫山泉为例,都在终端投放大量冰柜,以保证饮品销售旺季的销量,所以综合来看,均瑶在销售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无法与现有饮品龙头形成竞争。”

财务方面,均瑶健康收入在2019年出现下滑,“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塑瓶系列销量有所减少,2019年产量由上年的17.47万吨减少至16.14万吨,销量也由17.05万吨下滑至15.56万吨。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中国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近年来增速呈现明显放缓趋势,2015年该市场增长35.4%,到2019年则仅增长8.1%。

在行业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叠加疫情影响,均瑶健康2020年上半年整体经营情况呈现下降态势,营收4.99亿元,同比下降26.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22.85%。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亦均呈双位数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同比下滑78.28%。主要产品“味动力”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减少33.16%。

关键词: 均瑶健康 天然矿泉水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