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苏省文物局、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联合组织开展的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苏·青春印记”征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征稿内容主要为广大青少年读者与江苏革命文物的故事、对革命文物的理解以及革命文物对其生活的影响与意义。欢迎各地青少年踊跃投稿,可发送到邮箱:fanxingfukan@126.com。详情扫二维码查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就是我的使命
在波澜壮阔的长江南岸,在清波荡漾的秦淮河边,屹立着一面面鲜红的“帆”。它们岿然不动,却似乘风;它们寂静无言,却诉豪情,那就是南京市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的大型风帆造型群雕——“千帆竞渡”。向着这宏伟的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红色调研水文科普”实践团团队成员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踏上了志愿讲解、以授代学的征途。
穿上印着“京电号志愿服务团队”的红色马甲,我的心中多了沉甸甸的责任感。我带领一批批游客走过“胜利之桥”,向他们介绍纪念馆中的一文一物,重温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渡江故事。
实践成员在馆内向游客作专业讲解
“在‘胜利之桥’的左手边陈列的是我馆的镇馆之宝——“京电号”小火轮。它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在渡江战役中,“京电号”曾来回十数趟,共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据当年船工回忆,邓小平同志、陈毅同志就是乘坐这艘船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城,见证了南京解放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这组群雕向我们展示的是渡江战役总前委,左起分别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群雕是依据五位总前委于1948年12月在安徽萧县蔡洼的村子里拍摄的一张老照片,由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而成。 ”“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也是如此!这里的大牛车、独轮车是用来运送伤员和物资的。”……
走遍渡江胜利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我同游客一起,再读了渡江战役这本史书。从“运筹帷幄,坚决打过长江去”,到“决战千里,百万雄师过大江”,我们看到了渡江战役指战员的果决,党政人民的无私,百万大军的英勇。当听到游客由衷地抒发心中感触时,我既感动又自豪,是我的讲解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信仰,让“红色种子”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也许,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后来我们又调研采访了许多游客参观后的感受,其中有一个采访视频令我印象深刻,视频的主人公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奶奶,她激动地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本以为再次参观这些革命文物的时候,心中应该没有多大的波澜,但是讲解员的讲解好像赋予了‘他们’生命,这些文物好似‘活’了一样,我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极富体验感。真的希望红色纪念馆可以永远开下去,现在的年轻人需要它。”在听到游客们的热情反馈时,我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是游客与革命文物之间的重要媒介,是诠释历史的解说人,是传承历史的导航人,更是历史教育的宣传者。
这——就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责任。
希望今后在我的讲解下,每位游客离开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那一刻,革命文物作为渡江战役精神的载体,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中,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这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刻。
文 | 邱民宇(河海大学2022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图 | 姜杰(河海大学2021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校对 徐珩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