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首次火星探测需要 中国建“亚洲单口径全可动最大天线”

来源: 环球时报2020-04-27 10:27:09
  

《环球时报》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了解到,为满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需要,国家天文台在天津武清站新建了70米天线高性能接收系统。

4月25日,70米天线在天津武清成功进行了反射体的整体吊装。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口径全可动天线,是完成火星探测器科学数据接收任务的关键设备。预计到2020年10月,70米大天线能完全具备火星探测的数据接收能力。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李春来2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火星与地球最远的距离约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1000倍。由于发射信号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探测器从火星发回的信号到达地球时将变得非常微弱,因此火星探测对数据接收任务来说是严峻挑战,没有这个大口径天线,就不能完成数据接收的任务。极端情况下,可能还得加上密云站的50米天线和40米天线,以及昆明站的40米天线,利用4个天线同时接收数据,然后进行信号合成,才能完成火星探测数据的接收。”

在24日的“中国航天日”活动中,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今年我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巡视勘查。▲(邓孝慈)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