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近在眼前,全国各地出游热度持续攀升。根据各大平台的预订数据,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将呈现出“长途热”“住宿旺”“租车忙”“花样多”等诸多新变化,进一步助力文旅市场的强势复苏。
长线游占比高
作为2023年春节后的首个长假,“五一”假期旅客出行意愿高,需求已经提前释放。飞猪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机票、酒店、景区门票、跟团游订单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累计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倍,长线旅游成为今年“五一”假期游首选,中长线游订单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相关资料图)
伴随着中长线旅游订单的增长,部分热门城市的机票、火车票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据国铁集团的数据统计,截至4月25日14时,已售出“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6005万张。为引导旅客错峰出行,铁路假日运输提前至4月27日启动,自4月27日至5月4日为期8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日均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
机票方面也出现了同样火爆的情况。从民航局4月21日公布的数据来看,“五一”假期订票超600万人次,旅客出行需求提前释放,预计“五一”假期民航将运输旅客900万人次左右。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的境内机票搜索热度超过2022年同期290%以上,达到至2019年同期的110%。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作为重要的消费产业,一方面可拉动目的地景区、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增长;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复苏,也可以带动景区、酒店、度假区等项目的投资和当地餐饮娱乐等存量资源的综合利用,旅游业的复苏也有助于拉动社会整体消费。
旅行热带动住宿热
整体来看,“五一”假期住宿市场较疫情前呈现“量价齐升”的趋势。4月26日,华住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21日,华住集团旗下酒店“五一”期间预订率同比增长30%。民宿市场也迅速恢复,途家民宿发布报告显示,“五一”民宿提前预订量已达2019年同期的2倍。
对于部分热门城市的酒店民宿价格出现“水涨船高”的情况,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认为,这是旺季叠加出行需求提前释放的综合结果。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国内酒店业的总供给有所下降。今年市场复苏,但酒店筹备开业、重新入市需要时间。在此背景下,“五一”旅游旺季进一步放大了当前住宿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针对部分网友遭遇“酒店刺客”以及临近假日“被退单”等情况,多地政府也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因烧烤火爆出圈的山东省淄博市近日表示,将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北京、江西景德镇等地也就规范“五一”假期的餐饮住宿价格发布相关规定。
“旅游+”新玩法引关注
由于今年“五一”旅游市场较为火爆,一些游客希望去一些小众景点,或者进行“特色游”“深度游”。在此背景下,“旅游+烧烤”“旅游+音乐节”“旅游+亲子”等定制化、个性化的小团游受到更多游客青睐。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表示,“五一”假期的到来,对旅游市场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景区、在线旅游平台、旅行社等应想尽一切办法增加产品供给,在最大限度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全力创新,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租车需求旺
“五一”假期旺盛的出游需求让租车业务再次迎来了预订高峰。4月24日,哈啰租车发布“五一”前瞻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五一”期间租车订单同比增长超5倍,环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长超7成。大学生群体正成为“五一”租车出行的主流群体之一,年龄段在18-23岁的大学生用户订单占比达22%,相比春节提升了2.5倍,“90后”和“00后”合计订单占比则高达52%。
从租车场景来看,“大交通+落地租”成为城市租车出行主流,取车地点在机场、高铁、长途客运站等重点交通枢纽的比例达46%,环比今年春节长假涨幅达32%。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汽车驾驶人已接近5亿人次,航空、高铁网点等大交通场景也在不断增加。租车自驾不仅符合城市发展实际需求,也能有效解决大交通落地后“最后10公里”出行问题,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
出入境游异军突起
作为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后的首个长假,“五一”假期期间,出境游数据也很亮眼。携程数据显示,4月上旬,内地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8倍,迎来了2023年的峰值。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出境机票搜索热度同比2019年同期恢复至120%,出境游酒店搜索热度同比2019年恢复至约70%,整体呈现“机票降价、酒店涨价”的情况。
随着利好政策接连公布,截至4月25日,2023年“五一”假期入境机票预订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2成,入境用车订单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3成。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认为,入境登机手续的简化,一定程度上将节约出境旅客的旅行成本,同时也将为入境商旅和自由行旅客的流量释放,打开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