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早稻归仓,晚稻种植接踵而至。连日来,仁化县董塘镇村民战高温、斗酷暑,抢抓农时投入晚稻插秧工作中,让田野褪去“金黄”重披“绿装”。
董塘镇南湖村的村民在整理秧苗。
村民在抛秧。 袁德港摄
在董塘镇南湖村,水稻种植大户肖剑彪承包的150亩田地里,10多个村民正忙碌地进行抛秧作业,大概再过两三天时间,150亩地就能全部完成抛插秧。肖剑彪是南湖村人,3年前,他看准政策支持,进入水稻种植行业,今年他发现村里有些果园无人打理,就承包下来继续种植水稻。他告诉记者:“一亩地的收益有300多元,政策补贴是一季100元,年收益大概有每亩800元,水稻收入是比较稳定的,收成好收入也有十来万,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在董塘镇河富村,一些刚平整完的土地上已经种上了玉米。村干部表示,近两年来,陆续有一些低效果园失管,村里都会进行摸排,及时引导村民转种粮食或者流转土地,以免撂荒。
据了解,为全力以赴打好粮食生产攻坚战,董塘镇制定了工作方案,镇村干部到村到组到户到田深入推进水稻种植、失管果园和撂荒耕地排查等工作。目前,全镇已完成中晚造水稻种植面积超1.3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超3000亩。同时,董塘镇高度重视粮食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有关政策,积极培育和引进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董塘镇流转耕地开展规模种植。今年以来,董塘镇已流转土地面积超过6000亩,培育种粮大户超过70户,其中水稻种植大户40余户,种植水稻面积近5000亩,玉米等杂粮种植大户30余户,种植玉米等杂粮面积超4000亩。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