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门票贵不贵?背后是“经营城市”与“经营景点”理念之争丨快评|世界短讯

来源: 南方周末2023-06-28 09:32:48
  

庐山门票贵不贵成为网络争论的焦点话题,争论双方各有各的道理。但争论的背后,更关键的,是“经营城市”与“经营景点”理念的差异。

近日,有游客吐槽说在江西庐山买了160元的景区门票,结果要看一个瀑布,还要再买35元的门票。而知名网红导游@小黑诸鸣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称,他做了20年导游,也搞不清游庐山景区到底要多少钱,按照他的计算,庐山核心景区的各项收费共计676元,外围景区还需要805元。视频一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资料图片)

有网友认为,小黑诸鸣的计算方法是故意误导。庐山核心景区门票是160元,而其他观光车、缆车、小火车等交通工具都不是必须的,游客可以选择不坐,景区内部的部分小景点确实要另外收费,但游客也可以自由选择不看。而外围一些景点不属于庐山景区范围,另外收费也完全合理。

当地官方表示,庐山以海拔800米为界,800米以上是核心景区,门票160元,800米以下的多个景点由不同单位分别管理并收费。被曝收门票35元的大口瀑布景区管理方也表示,该瀑布并非庐山景区,而是村集体开发打造的乡村旅游点,此前收费经过主管部门批准,近期已免票。更多网友则表示,不论怎么分辩,庐山景区管理混乱、门票收费高都是事实。

不管哪一方的说法更有理,但景区高昂的门票已经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旅游热情,却是不争的事实。近来,不少地方修围墙把旅游景区围起来,强迫游客买票进景区观光,已经引起了不少争议。

黄河壶口瀑布,陕西山西两侧沿线公路都修起了围墙;云南梅里雪山,原本在214国道上就能远眺雪山,但现在景区在国道旁修起了围墙,游客只有付费买票才能进入观景平台赏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在景点附近的路边种上了高高的竹篱笆,不买票再也看不到象鼻山了;环湖周长360多公里的青海湖,周长90公里的赛里木湖,也几乎全部被围起来了,要去湖边,得买不菲的门票。

一个景区的建设往往花费不少,后期的运营,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安全维护等,各项都要开支。更不用说,各地方都希望能从旅游经济中获得收益,而最直接、最容易看到的收益,当然就是门票。这也是很多地方热衷于圈地收门票的原因。再者,有不少地方是将旅游资源外包给经营性的公司来建设、运营,这些公司在前期巨额投入后,也需要靠卖门票来获得收入。这种经营景区并从景区收入中获利的思维,非常普遍,也是景区门票越来越贵、围墙越来越高的“幕后黑手”。

另一种思维则是“经营城市”。开放景区,不是通过门票来获得收入,而是让游客在城市中消费,从更多的游客消费中获益。

杭州西湖的开放是这种思维的典型。2002年之前,杭州西湖也是围起来的,进入西湖边观景要买门票。从2002年10月1日起,西湖拆掉了围墙,免费开放。按照当时的数据,每年少收的门票收入就达到2000多万元。

但是,拆掉围墙,让游客在西湖边自由地漫步,就可能吸引他们多留一天,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杭州市旅游部门当年曾测算,如果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年综合旅游收入会增加约100亿元。杭州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29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005亿元,远高于同期全国旅游总收入从5566亿元到57251亿元的增速。

景区收门票与不收门票,对游客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即使是有独一无二的风光,高额的门票也可能让游客只是到此一游就再也不想来第二次。梅里雪山在国道旁建起围墙,确实收到了一部分远道而来的游客的门票钱,但不少游客都说,以后不会再来了。而且,围墙收费的新闻一传播,很多本来想去旅游的人,也不去了。这种一锤子买卖,不可能持续。

何况,很多地方的风景其实并没有那么独特,可替代性很高,你有海滩,我也有海滩,你有溶洞,他也有。你要收高门票,那游客就去不收费或者低收费的景区。

这就是“经营景区”与“经营城市”的区别。只“经营景点”,要在单一景点中最大化压榨游客的钱包,那就只能通过高额的门票、高额的景区内消费来实现,结果就是,游客大呼上当,以后再也不来,还会在社交媒体发文“劝退”其他游客。结果可想而知。

而经营城市,就会把景点当做吸引游客的“诱饵”,把漂亮的景区免费开放,让游客流连忘返,而且一来再来。游客来了,自然要住宿、要吃饭,还会购买旅游纪念品,还会逛周边一些收费的小景点,这些都是收入。

这种“经营城市”的思维,对庐山这种景区与行政区合一的大型景区尤其适用。历史上,庐山曾经分属很多部门和地方,导致各自为政。而如今,庐山景区已经全部划归庐山市管辖,庐山市完全可能从经营城市的思维出发,对庐山景区进行统一的经营。

新冠乙类乙管之后,各地都想从旅游经济快速恢复中分一杯羹。但是,如何让这杯羹能变得更大、吃得更长远,各地政府需要更多向杭州学习开放西湖的经验。

辛省志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