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刺激消费只能发钱吗?狂降价也愿意买单,看汽车市场内卷有多严重

来源: 照理拍案2023-03-11 16:46:29
  

2023年我国经济将驶向何处,对此很多人真是忧心忡忡的,因为全球经济在2023年都将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疫情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可是俄乌战争还在继续。尤其是美国国内有很多人因为担心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所以天天叫嚣着与中国经济脱钩,再加上过去几年全球产业链的被破坏,导致我们外贸出口在最近几个月遭受到了重大挫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过去几年,使得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外贸出口最近也遭遇到了大问题,所以我们真是很担心2023年的中国经济将驶向何处,当然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到拉动我国经济成长的三驾马车,除了外贸出口之外还有投资和消费,那么外贸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消费上和投资上加大一把气力,使得我们经济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呢?

投资这个事很容易理解,实际上过去几年我们也一直是在这样做,每当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就会加大对基建的投资,用政府这只手来做第一推动力,希望全社会的基建投资增加之后整个经济能够上行,但是除了基建投资之外,我们有没有可能考虑到加大对消费的刺激呢?

这个事过去几年很多人都在探讨,尤其是疫情这几年,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给本国老百姓发了钱,美国发钱了英国发钱了法国发钱了,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都相继发过钱。政府发钱给老百姓这个逻辑是非常简单的,全社会因为疫情影响经济下挫,消费低迷,那么政府直接把真金白银发给每一个老百姓,大家手里有钱了,自然就可以出来花钱了,那么消费就被刺激起来了,整个经济雪球就越滚越大了。

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了某些地方政府发了一些消费券之外,全民性的直接发钱还从来没有过,为什么?以往的节目我们也分析过发钱也是一把双刃剑,短时间内这个国家的经济产出没有增加,可是钞票多印了给每个人发3000发5000发1万,那么就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到来。

为什么过去一整年我们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物价飙升通胀严峻,这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发钱发出来的,发钱在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然而从长远眼光看发钱带来的通货膨胀对这国经济的打击却是极其严重的。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感觉到外贸订单的减少,这固然是因为中美关系产业链危机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可是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欧美老百姓的消费力在减弱,为什么?欧美已经通货膨胀很长时间了,物价在不断飙升,可是老百姓的收入没有上涨那么就会导致老百姓花同样的钱只能买到比以往更少的东西,他的消费力就在减弱。

长久以来我国的出口主要对象就是欧美,欧美老百姓手里没有足够的钱消费了,物价在飙升,所以他们要买的物品的数量就要减少,那么继而就拖累了我们的外贸订单,所以很显然贸然发钱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短时间内可能把经济刺激起来了,但从长远眼光看可能给经济带来的负担会更大。

所以才有很多人建议说如果我们要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要刺激消费,其实归根结底不是发钱,而是要找到让老百姓增收的道路,每个人的荷包都更丰厚了,每个人靠着辛勤劳作赚到更多的钱,那么自然大家的消费力就能上去,整个社会的经济也才能变得更好。

反过来讲要让大家愿意多花钱,除了让大家尽快赚钱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其实也不是没有,那就是让大家感觉到物品的价格在不断下跌,我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以往更多的东西,那么老百姓是不是也愿意多花钱呢?

消费领域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没有销售不出去的商品,只有销售不出去的价格,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我们还都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你这个商品如果真的能够降价的话,大家是愿意掏出真金白银去购买的,而且从长远眼光看这也是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生产者的。

比如说我们来聊聊最近最火爆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汽车价格的急速下跌,过去10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但是基本上已经到顶峰了,每一年我们都产销接近3000万辆汽车,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一年3000万10年就3个亿。咱们可以这么讲吧,大多数有能力负担的中国家庭几乎都已经买了车了,所以过去两年在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之下,我国的汽车消费相对还是比较疲软的,很多人在买车问题上是犹豫不决的。

去年下半年国家适时推出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原来你要全额地纳购置税现在有半年的窗口期,在这半年买车你可以减半征收购置税,那么当然让利于消费者让消费者感觉到有实惠可占,那半年确实汽车消费的还有了一个小阳春。进入到2023年以来,购置税减半政策取消了,汽车又不好卖了怎么办,有的厂家真是够精明,人家主动降价。

这两天大家看到最多的降价新闻恐怕就是雪铁龙的一款相关车型,雪铁龙C6这款车型是法系车合资车,曾经它的价格是高高在上的,接近5米的车长,接近3米的轴距,妥妥的B级车,定位比凯美瑞帕萨特还要高,人家原来最低配也得卖22万,一夕之间直降9万,花12万块钱你就能买一辆B级车,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这个优惠只在湖北,甚至优惠出来短短两三天之后,厂家就告诉大家相关车型已经销售一空了,暂时已经不能再接订单了,但是雪铁龙的迅速降价却给整个市场引发了一股购车狂潮。此前很多人评论说,22万多的雪铁龙真是不值,你看看它这个车的外形十几年不变,根本不像2023年的车,可是当它降价到12万之后,在消费者眼中这款车型妥妥的全都是优点了,为什么?10万出头就买一辆B级车,整个车长接近5米,开起来不知道有多气派,所以还是那句话,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雪铁龙这一降价,大家马上看到了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持币代购的,大家对购车有多么狂热的激情,不是说老百姓不想买车了,而是因为此前的车价太高让大家觉得不值,雪铁龙降价之后,我们马上看到有很多精明的厂家迅速跟进。奔驰也好本田也好,到目前为止有多个品牌也宣布了降价计划,虽然有的是扭扭捏捏的,自己还是不敢承认的,有的是大大方方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今年的汽车消费市场一定会比以往出现重大的变化。

其实变化早就有了,今年年初当很多电动车厂商表示说因为国家补贴取消了,他们有可能涨价之时,特斯拉却主动几次三番的宣布降价,每一次都要降几万块钱之多,于是大量的订单涌向特斯拉,一天卖出的车比以往一个月还要多。在特斯拉的带动之下,很多国产电动车厂商也纷纷选择了降价,这把他们不说没有补贴了,这把他们也不说成本过高,卖一辆亏一辆了,他们非常清楚当竞争对手降价之时,如果你不降价的话你就要被市场所淘汰,尤其是这次雪铁龙大降价之后,给别的汽车厂商一个巨大的考验。

现在很多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了,汽车竞争非常激烈,各大整车厂商都不好过,它们如果想把销量提上去,它们就得降价,如果不降价消费者就会选择用脚投票,所以本来有购车意愿的消费者恐怕他要等一等了。我等你这个厂商降不降价,你降价我就去占这个便宜,你不降价我就去买别的车型,都是B级车凭什么人家卖12万你要卖20多万,就说你这个品牌附加值再高,设计理念再先进,你也比不上这10万的差价。

所以大家看到了吗,怎么样会迅速的刺激大家消费的情绪,很简单降价,你的价格够低,让消费者感觉到占到了十足的便宜,那么消费者就会主动的去购买。今天我国的汽车市场竞争恐怕是全球最激烈的,在我国马路上跑着国产车进口车还有大量的合资车,不管是德系日系韩系法系美系甚至英系,都有一席之地,都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竞争的逐渐激烈,到最后有很多中小品牌实际上是守不住它们的江山的。

比如说就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日系高端品牌讴歌就已经宣布退出我国市场了,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汽车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败下阵来的,那么怎么样能够让你的厂商赚到更多的钱呢?那就是你得拿出真金白银来回馈消费者,很显然通过雪铁龙的降价我们也看到了,汽车品牌的利润还是很高的,足以支撑它们一下子降得这么狠,换句话讲此前10年20年当整个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赚得盆满钵满了,它们的利润率是超高的,它们躺着就能把钱赚了。

可是现在野蛮生长已经没有了,一个汽车品牌如果想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那么除了把车造好之外,你的价格也得够实惠才行,前几年很多朋友购物会选择京东淘宝,近些年来很多朋友购物都主动去选择拼多多了。一开始大家觉得拼多多这个名声还不太好,是不是充斥着假冒伪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很多朋友惊奇的发现,同样一件商品在不同的网购平台价格竟然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同一个商家在不同的平台售卖同样的商品给出不同的价格,那么消费者又不是傻子,我们当然选经济实惠的了。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两年阿里京东的销售市场份额逐渐的在被蚕食,而拼多多是异军突起的,广大的中国消费者不是没有消费意愿,我们只是不愿意再被人家当作冤大头了,哪一个厂商能够给我们提供最便宜的价格,那么我们当然就会到那里去消费,包括实体经济。

很多人经常说国家应当出台政策抑制网络平台的发展,给实体经济一条活路,可是大家随便在你所在的城市找一个商场,你进去逛一逛,咱甭去看那个餐饮的楼层你就去看那个卖服装的楼层,你看看那些你听都没听过的国产品牌,动辄一件衬衫就卖上千,一套西装就卖上万,它们怎么好意思喊出这样的价格来,不是广大消费者不愿意在实体经济消费,而是实体经济太不把消费者当人了。

它们那个价格明显的就是不想把商品给销售出去的,那么我们消费者凭什么光顾它们呢,反过来讲如果有的实体厂家你可以把价格打下来,打得比网络平台还低,那么广大消费者为什么不愿意在酒足饭饱之后顺道逛逛街买几件衣服?归根结底还是你把价格做得过高,你失去了你的消费者。

所以汽车市场的巨大变化我觉得可以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启示,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中,作为经营者如果你想打开消费者的钱包,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那么你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把价格降下来把利润让出去,这样你才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反过来讲,谁再抱着宰客的心态,非要用高利润支撑它那本来就虚无缥缈的销售额,那么当然这些经营者自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