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王婉君
(资料图)
近日,澎湃新闻、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暑期多名儿童因沉迷游戏而被骗万元”的新闻,消息一出,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新闻截图)
报道显示,7月中旬,家住福建宁化县某镇的11岁小学生张某某,在使用其父母手机玩游戏时,看到一个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的消息,张某某信以为真,便赶紧加了“客服”的QQ进行领取,结果就在“客服人员”一步步的圈套下被骗走了12万元。无独有偶,家住广东的初一学生小陈也是在用父亲手机玩游戏时遭遇诈骗,对方同样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诱饵,一步步转走小陈父亲卡里的4万余元。
看到这样的新闻,不少人表示“诈骗分子专门趁暑期盯上涉世未深、毫无戒心的孩子下手,着实太可恶。”但同时也有网友发现,犯罪分子之所以如此“趁火打劫”,也是因为暑期沉迷游戏的孩子太多,而家长往往较平时会疏于引导和关注,所以才给了可乘之机。
那么暑假期间,儿童沉迷网络游戏家长该如何管理和应对?另外,暑期过半,如何帮孩子科学调整作息,整理心态,提前做好适应新学期准备?带着这些问题,宝姨采访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主任医师、心理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张丽霞。
1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别急着“一刀切”
张丽霞表示,沉迷网络游戏是现在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当下正值暑假期间,没有了繁重的课业任务,时间自由,孩子们就很容易窝在家打游戏。
“但其实,适度的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人际社交等都会起促进作用。”张丽霞说,“所以首先建议家长们不要一看到孩子在玩游戏就条件反射般地去制止、杜绝,家长自己要放平心态,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孩子自制力不强,关键靠父母科学引导,不然过于强硬地制止也会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张丽霞向宝姨讲述了一个自己曾经接诊过的案例:
一名身患抑郁症的初中生求诊时向她透露,因为母亲担心他沉迷游戏耽误学业,直接将手机没收,没有了手机,很多当下的新鲜话题和社会动态他都无法接触,而这使他与同学、同龄人之间缺少了很多话题,慢慢地无法融入同学的圈子,在学校社交受阻,由此引出抑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那么暑期儿童沉迷网络游戏家长该如何科学引导呢?张丽霞建议——
首先,家长要主动地去给孩子沟通并允许玩游戏这件事的存在,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妈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玩游戏的时间、时长等。
另外,帮孩子做好暑期规划,充实假期,他就不会因无聊和漫无目的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游戏上。“当然,也要注意给孩子提醒游戏中可能存在的诈骗和陷阱,帮助孩子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意识,避免发生损失。”张丽霞补充说。
2
暑期过半,调整状态孩子需要“仪式感”
如今,时间已进入八月,假期额度也已过半,是时候要进行假期任务“验收”了。
那如何帮孩子从“畅耍模式”调整到“收心模式”,并提前调整心态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呢?张丽霞给出了她的建议。
①制造一些仪式感。
张丽霞说,首先家长可以通过策划一次家庭活动来制造一些仪式感,告诉孩子该收收心完成暑期任务,并调整心态准备迎接开学。“例如召开一次家庭会议、一场谈心,或是约孩子去看最后一场电影,来为前一阶段的暑期生活画上句号,同时也让孩子做好收心准备迎接新任务、新学期。”
②制定一些小目标。
要收收心就要开始进入一个有规划的学习阶段,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完成一些小目标,如记背三十个英语单词,完成十页阅读等等。让孩子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每天坚持完成,在打卡学习中,也能进一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不过切忌目标太高给孩子造成负担,也不容易坚持。
③重点解决当下紧迫问题。
张丽霞谈到,面对让孩子“收收心”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这件事,很多家长往往容易出现重点偏差,其实这时候更重要的应该是孩子调整状态以更好去“适应”的问题,而不是一定要学懂多少知识的问题。
例如,为迎接新学期,家长选择带孩子去新学校或周边逛一圈熟悉熟悉环境,就好过于一定要让他学会弄懂多少新学期知识。“当下紧迫不重要的事儿是‘适应’,重要不紧迫的事儿是‘学习’,所以家长要注意这方面的规划。”
张丽霞说,当孩子适应了新环境、适应了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上也就自然会顺畅进行,“很多孩子面对新环境,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适应,而相反不能很好解决适应问题,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