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新剧《剑王朝》开播 传递“尚武精神”行侠仗义

来源: 光明网2019-12-12 10:31:21
  

作为当前蔚为大观的内容形态,网络剧俨然成为时下流行文化最重要的话题策源地和意义生产场,在很大程度上形塑着新世代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剧如何深度盘活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内容创作中连接古典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对话通路?显然已成为颇具战略要义的命题。综观2019年中国网络剧创作格局,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视频平台愈发重视在内容生产中借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找寻与时代精神接洽的美学支点。近期,于爱奇艺上线播出的东方武侠传奇剧《剑王朝》,就是今年网络剧兼容传统文化与青年文化的佳作。

“尚武精神”与侠客成长 爱奇艺《剑王朝》中的传统文化供养

《剑王朝》讲述的是市井少年丁宁为报国仇家恨,历经重重磨难以剑逆袭,在国家危难之时选择大义,最终获得成长的故事。正如刀与武士是日本文化的典型图腾,剑与侠则是中国文化极具代表性的符号能指,“一剑一箫平生意”“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些古往今来的文人吟咏,恰恰说明了这两个意象投射着中国大众最普泛的浪漫想象。由此,以剑、侠作为核心叙事线索和价值魂系的《剑王朝》,可谓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故事”,该剧在精神之维、人格之维、器物之维等层面,均体现出网络剧对传统文化养分的汲取,爱奇艺平台从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取一点历史因由加以点染,成就了这幅精彩的文艺图景。

精神之维:重提“尚武精神”,爱奇艺为青年文化输送阳刚美学

爱奇艺则在《剑王朝》中重提“尚武精神”,以中国文化精神中刚健有为的一面,为青年文化输送阳刚正气的美学风骨。应当厘清的是,“尚武精神”绝非“崇尚武力”,不是好恶斗狠和穷兵黩武,而是从中华武术中提纯出的武魂和武德。在《剑王朝》里,这种“尚武精神”既表征为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自强不息,也是遇强不惧、遇弱不欺的仗剑行侠,更体现在为民族为苍生舍身取义、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

“尚武精神”与侠客成长 爱奇艺《剑王朝》中的传统文化供养

《剑王朝》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王纲解纽的时代,剧中主角丁宁天生带有亢阳难返早衰之体,五脏之气过盛,若无续命之法,将活不长久。为了得到岷山剑宗的续天神诀,丁宁开始进入白羊洞修炼,在此过程中他凭借血性与意志不断解除命运的封印,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以及胸胆开张的自由意志,都很好的表达了“尚武精神”立强于世的铁骨;再如,丁宁与长孙浅雪的复仇,并不仅仅是出于私仇,更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使命感,这同样契合着“尚武精神”行侠仗义的精髓。应当说,《剑王朝》尽管发生在以剑说话的时代,但该剧却没有渲染暴力血腥,而是舍戾气保义气,弱化武力厮杀强化“尚武精神”,剧中台词“何谓强大,不是杀戮,而是守护”正表明了创作者的深意,这种对传统武侠魂魄的回归和对“尚武精神”的秉承,为当前的青年文化供给了血性硬朗的阳刚气质。

如果说“尚武精神”是形而上之道的话,那么“侠”就是这种精神具体的人格化载体。《剑王朝》在主题基调上的特征是对“尚武精神”的张扬,而在叙事铺陈和人物塑造上的魅力,则是以丁宁为主体还原了一个侠客的少年成长史。《剑王朝》中丁宁原本是身患顽疾的市井少年,却为师报仇力图颠覆不可一世的蘅国。为了能够活下去,更是为了能够完成复仇的使命,他开启了修炼之旅,在此过程中逐渐获得武力与精神的成长,并在历经诸多磨难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器物之维:风物人情有章可循,匠心建构中华文化奇观

所有深远的立意,最终都要落地到制作层面。《剑王朝》不仅在主题表达和人格塑造方面守望中华美学精神,在器物层面也追求与传统文化的逼肖神似。《剑王朝》由冯小刚担任监制,这是他首次“触网”的影视作品,其在电影领域尤其是在古装片领域的创作积淀,直接主导了该剧的风格。除此之外,在武侠剧领域深耕多年的马华干、苏飞等导演,也以匠心精神还原出了富有中华文化韵味的图景。

主创在建构《剑王朝》世界观时,从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秦汉文献中含英咀华,在风物、世俗、人情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而非无中生有。在整体造型上,该剧参照了秦朝的审美风格,以黑色为主色调,从而呈现出一种凝重沧桑的感觉;在礼仪上,该剧借鉴了周朝的周礼,从而凸显出富有古典风韵的仪式感和艺术张力。再如,在中国文化里,“剑”本身就是“兵家之祖”“百刃之首”,在《剑王朝》中,剑更是该剧的核心道具,不仅作为游侠行走江湖的利器,更是人物性格的表意符号,无论是丁宁的末花剑,长孙浅雪的九幽冥皇剑,还是夜策冷的秋水剑等均与角色命运相映成趣,因此,《剑王朝》对于剑的制作也颇为讲究,剧中剑的制作数量高达上千把,有名有姓的剑也多达数百把,近乎布局出了一个中国古兵器的“军事博物馆”。

整体来说,《剑王朝》不仅是一部主题厚重、情节精彩的古装侠义故事,也是爱奇艺平台将传统文化与青年文化寻求对话的一次尝试,该剧在精神气场、人格理想和器物还原上,皆浸润着中华文化的养分和余韵,较好地体现出了平台的文化自信,为网络剧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论。(浙江传媒学院戴硕)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