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面对焦虑的欧洲 中国要把握好平衡原则

来源: 新华网2018-01-02 14:08:33
  

新华网第八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近日在新华网北京总部举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欧洲局势正由原先的“聚变”转向“裂变”,内外交困使欧洲变得日益敏感和焦虑,急于寻求一种所谓“战略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对欧外交政策上,把握好平衡原则尤为重要。

崔洪建在新华网第八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发表演讲。新华网发

以下为崔洪建发言主要内容:

如今,欧洲的局势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这种现象仍在进一步发酵。如何看待当下的欧洲,我有以下三个基本判断:

第一,欧洲正在经历“裂变”。

从冷战结束到2009年是欧洲的“聚变”过程。在这期间,欧洲发展扩大,有了很明确的一体化的方向和目标。但从2009年欧债危机发生到现在,欧洲经历的过程却是“裂变”。西方阵营里不仅出现了利益上的纠葛,还产生了观念上的分歧。欧洲一体化进程也因此受到了严峻挑战。通过今日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以及昔日的英国苏格兰可以看出,欧洲面临的是一个由于身份、认知带来的混乱。所以,这是一个裂变的欧洲。

第二,内外交困使欧洲变得日益敏感和焦虑。

一方面是欧洲内部的很多问题短期内找不到解决方案,所以它变得焦虑;另一方面是欧洲放眼世界,发现它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样两种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焦虑感会逐渐影响到欧洲的自信。

第三,由于上述的巨大变化,欧洲人在不断地反思,迫切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现在欧洲内部要重新开启一体化的讨论,而且这种讨论目前至少正在欧洲主要大国之间形成共识。2017年9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的演讲就是这一共识的基础,尽管欧洲各国还会有一些利益上的博弈,但是基本方向是一个“多数的欧洲”——大家不要无原则地捆绑在一起,而是实事求是地按照不同的领域、按照不同速度推进。

此外,欧洲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的不适应,对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的不适应,以及对俄罗斯的不适应,促使欧洲人急于寻求一种所谓“战略自主性”,这或将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国际格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面对如此敏感焦虑、充满不稳定因素的欧洲世界,中国该如何发展对欧关系呢?

首先,面对正在经历“裂变”过程的欧洲,中国应有一个更平衡的对欧的政策或者说是外交取向。中国延续了过去的三位一体立体式政策,同时注重发展和欧盟机构、主要成员国和次区域国家的合作。除了2012年开启的16+1合作,2017年中国也开启了与北欧五个国家的次区域合作,可能未来会叫做5+1。这样的一些布局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对欧洲局势未来变化的影响力。

其次,面对一个敏感和焦虑的欧洲,中国在外交政策上把握好平衡的原则便显得尤为重要,避免欧洲的政策反应给中欧合作的环境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泗水网络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