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日讯!高层定调经济复苏!从救企业到救老百姓,着力增加居民收入!

来源: 金梅煮酒珠江评论2023-03-01 19:39:03
  

2023年中国经济要怎么走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三年下来,我们面临的问题太多了。

最近看到许多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讨论,大家充满了焦虑,许多思考和建议都很有建设性,但总感觉方向太多太乱,没有做到纲举目张。

直到我们看到高层亲自定调,才真正想明白,其实国家在战略上的思路一直很清晰。今天赶紧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相关资料图)

1、高层给经济复苏定调

2023年1月份,疫情放开以后,大家都对2023年的中国经济充满了期待,很多人都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是转头却发现,三年下来,中国经济积压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看到很多分析和建议,有人建议救房地产,有人建议解决债务问题,有人建议继续放水增加贷款,有人建议解决出口问题,有人建议解决消费问题,有人建议给老百姓发钱等等。

这些建议都很有道理,我们之前也谈过很多。但是,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建议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近日,高层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前几天,我国领导人在考察财政部、发改委并主持座谈会时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创新宏观调控,不主要依赖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是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需求上,持续推进减税降费。

这番话犹如拨云见日,既对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进行了反思,又指出了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重点方向,非常清晰有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段话呢。

2、目前中国经济核心问题和困难,究竟在哪里?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领导人在如此重要场合面对经济重要部门的讲话,一定是非常明确重点指向的,绝对不会是说空话,这确实是目前经济复苏的重点方向。

如果要深刻理解这段话,一定要先搞清楚,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和困难,究竟在哪里?

我们看到,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和出口贸易,而消费一直是薄弱环节,尤其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占比一直是比较低的。

最近几年,投资拉动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基建大项目,这些项目对经济拉动和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越来越小了。高速城镇化时代已经结束了,高层对投资过剩、投资率过高和过度依赖投资驱动的旧增长模式产生了足够的警惕。

另外,最近我们一直反复探讨,消费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最终的结论是,根源还是在于收入太低了,中国老百姓没钱消费。我们看到最新的收入数据,月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人口超过10亿,这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那么,居民收入低的问题又在哪里呢?

大家都知道,经济的基础循环是资金从央行到银行,再到企业,经过生产经营产生增值,出售产品,消费者购买产品,形成企业的收入,再给居民增加收入。现在这个基础循环不畅通了,根源在于企业经营这个环节发生了断裂。

那么,目前企业经营又有什么问题呢?

3、企业经营的三重压力

我们认为,三年疫情和经济困难时期下来,目前企业普遍面临三重压力。当然,我们说的情况也包括央国企,事实情况就是如此,国企的情况也未必好多少。

第一重压力,是三年下来,现金流几近枯竭,同时债务高企。现金流枯竭是实际情况,不用多讲。那么债务高又是什么情况呢?

前不久,我们发布文章和视频《高手布局中国经济!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收入?还是朝有钱人下手了!》,讲了一个数据,中国企业杠杆率高达160.9%,而美国的数字是80.6%。

这个数据是很吓人的,说明中国企业普遍入不敷出,利润都被债务吃掉了。这种情况再加上经济环境不好,企业只能采取最保守的经营策略,很难扩大生产,更谈不上赚钱了。

第二重压力,是企业负担过重。这就是前面讲的领导人说要“减税降费”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不用多讲。

第三重压力,是订单减少,生意难做。这其中最典型的,是全球经济衰退和欧美脱钩的影响,出口下降严重;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机会少也是一个原因。

所以目前要做的,除了减税降费,更重要的是要把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降到合理比例,挤出每年20多万亿的无效和低效投资支出,转移到对企业的投资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

这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钱就是那么多,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和财政支出,其他地方的钱就会多了。

另外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已经采取行动,今年要增加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有人说了,企业赚到钱了,也不会给员工涨工资的,这是真的吗?

企业都是黑心的,这是我们最近几天在评论区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的事实是,前些年年景好的时候,每年都可以涨工资,每年都能领到奖金。三年了,我们没有涨工资,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奖金,许多企业还降工资,甚至裁员了。

所以,归根结底,是企业运转起来,居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好起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关键词: 救老百姓 居民收入 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