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最美“芳华”

来源: 中国吉安网2018-05-15 11:51:11
  

曾文鹰
 

11年前,一次意外受伤,刚刚从大学应征入伍的曾文鹰脊髓受伤,成为高位截瘫重度残疾人,从一名满怀军官梦的青年,一下坠入生活的深渊。

面对生活的磨难,在战友和家人的关心下,他从颓废中走出,以一名军人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在轮椅上,实现人生逆转,书写一曲最美“芳华”。

曾文鹰跟残友在基地指导农民作业

 

曾文鹰跟残友在基地指导农民作业

从轮椅到汽车,重新“

今年31岁的曾文鹰,出生于吉安县敖城镇。大二时响应国家号召,从大学应征加入武警江苏常州消防支队,成为一名武警战士。19岁的曾文鹰,计划着考军校,当军官,满怀着对生活的憧憬。

命运却和这个阳光的青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入伍的第二年,一次军事比武中,曾文鹰不慎摔伤砸在水泥板上,导致脊髓受伤高位截瘫,从此胸部以下部位失去知觉,生活离不开轮椅。

意外发生时,曾文鹰刚满20岁,从一个跑400米只要55秒爱运动的青年变成一个残疾人,很长一段时间,曾文鹰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他努力康复训练希望好起来,但是没有什么效果。“那段时间自己整个人都是懵的,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回忆起刚受伤时的自己,曾文鹰苦笑不已。

在北京康复时,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来医院看望残疾人时,注意到这个穿着军装,满脸稚气,经历了生活磨难却还在坚持康复锻炼的年轻人,张海迪停下了轮椅,对他说:“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你是一名军人,更要自强自立。”

张海迪的话在曾文鹰心里激起了波浪,“都是残疾人,我也要像张海迪一样,身残志坚,活出自己的意义来。”

自强更要自立,“

24岁时,作为一名二级因公伤残军人,曾文鹰从部队退役回到了家乡。逐渐走出伤残阴影的曾文鹰,为了不给家人增添麻烦,一直坚持锻炼,努力生活,依靠轮椅行动自如,并考取全国第一批C5驾驶证,是吉安市第一个持证驾驶C5车型的残疾人。

有部队给的抚恤金和伤残工资,曾文鹰却不想坐吃山空,想力所能及要做点什么。曾文鹰的姐夫是一名做塔吊生意的商人,一次家庭聚会,姐夫得知曾文鹰想创业,便对他建议,和自己一起做塔吊生意。

在家人的帮扶和支持下,曾文鹰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和抚恤金够买了一台塔吊机开始创业,并托人改装了一辆小车,将脚踩油门和刹车器,改成手拉式的,每天自己开车到处去谈业务。还常常到工地上去转一转做后勤工作。在工地上转多了,他自学施工管理,承包工地,在工地与技术员和民工打成一片,一起工作生活。每年有了十几万元的收入,实现了 “自强自立”。

 

曾文鹰教人培育何首乌苗

曾文鹰教人培育何首乌苗

获助变互助,投身公益路

刚刚回到家乡的时候,曾文鹰特别不愿意出门,不想面对他人或同情或异样的眼神。当地肢残协会的胡伏云等几名骨干听说退役伤残军人的故事,来到他家中,用自己自力更生的故事鼓励曾文鹰,有着类似遭遇的他们彼此扶持互助,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虽然遭遇了不幸,但我有爱我的家人,遇到了很多真心帮助我的知音好友。”对生命中收获的温暖,曾文鹰充满感恩。

2012年,创业小有成就扎根立业的曾文鹰了解到,身边还有很多残疾人生活远不如自己,挣扎在贫困线。随着经济条件好转,曾文鹰把帮助更多残疾人当做生活赋予自己的一项特殊使命。

说干就干,部队作风的曾文鹰和胡伏云、徐功新等几个残友一起自掏腰包,凑钱成立了吉安县残疾人互助中心。2015年,又在互助中心基础上成立了吉安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希望能帮助跟他有着一样遭遇的残友走出不幸。

借助“希望之家”的平台,曾文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残疾人公益事业,他经常驱车下乡,带去药品和生活物资及慰问金,让残友有经济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并且组织残疾人征婚活动,力所能及去解决残疾人婚姻难的问题。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曾文鹰都会和“希望之家”的志愿者们,为一些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送米送油,募捐救济。

 

敦厚镇杜家村的杜桂花,自幼一级残疾不能行走,非常自卑,平时从不出门,家人十份担忧。曾文鹰等人主动找上门,彼此鼓励,耐心开导,并带她到南昌、井冈山参加各类残疾人组织的活动,杜桂花逐渐乐观起来,胡伏云还为她介绍对象,杜桂花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杜桂花的妈妈感谢地说:“多亏了小曾他们,我的女儿跟变了个人似的,你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致富更带富

精神立起来,物质也要强起来,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曾文鹰决定带头发展农业产业,他先后考察了横江葡萄、井冈蜜柚等项目,最后在市残联的帮助下,选定了管理方便、技术容易学、保存时间久、销路稳定,更适合残疾人管理的何首乌种植。

去年,曾文鹰和几名好友拿出积蓄成立了吉安县残疾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本市一家药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药材公司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并回收全部合格产品。

曾文鹰多次外出学习,掌握了系列种植技术,和希望之家的几位骨干在指阳乡流转了一个占地300多亩的基地种植何首乌,优先聘请当地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亲属,一天一百元工资,去年一年曾文鹰发放了近30万元的劳务工资。

今年,何首乌基地长势喜人,初具规模。一些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看到了希望,找到曾文鹰,表示也想跟他们一起种植何首乌。对于残友的请求,曾文鹰一一应允,驾驶他那辆特殊的小汽车,义务往返于安塘、指阳、登龙等乡镇,指导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平地、下肥、盖膜、种苗、搭架、剪枝、施肥,并承诺帮助他们销售所有合格的产品,一亩何首乌约产3000斤,有近6000元的收益,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绿色增收通道。

“生命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在残疾人互助的道路上,曾文鹰步履坚定……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