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3月1日起,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正式实施,新标准具体要求了哪些内容?实施情况如何?
初中高中“嫌疑违规”教辅材料多
该《要求》将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教科书、教辅材料、学习用杂志、课业簿册、考试试卷、学习用报纸、学龄前儿童学习读物,以及普通教室照明灯具、读写作业台灯和教学多媒体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都纳入了管理。其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字号的大小和字体均有不同的要求。如,学龄前儿童读物及小学一、二年级用字字号不小于3号字,行间距不得小于5.0mm;小学三、四年级用字应不小于4号字;五至九年级和高中用字应不小于小4号字。教辅材料与教科书标准一致。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书店,拿着事先打印好的规定字号字条,对儿童及青少年教辅资料等的字号、字体、行间距等进行了比对,发现大部分材料符合要求,但仍有少部分资料“疑似”不符合标准,视觉上看起来与规定字号不符,正在翻阅的家长表示阅读起来很吃力。
不愿意具名的某大型书店教育发展部经理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因为新版本的教辅书上市时间和《要求》正式实施时间有时间差,所以市场上确实还会存在旧标的教辅材料。
前来购买资料的家长表示,自己在给孩子购买教辅资料时,也开始关注资料的视觉效果。“以往不会注意教材字号问题,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时少用电子产品,便可以保护视力。”家长宋女士的儿子可可现在四年级,他经常会拿着手掌大小的词汇本,眼睛贴着词汇本朗读背诵词语。“现在我们已经不让孩子看此类的‘口袋本’了。”家长陈女士建议,学校应该加紧普及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健康环境。“就此项《要求》来看,我们家孩子的学校并没有就这项新政策进行相关宣传,自己是从朋友口中才了解到这个消息。”
产品“迷人眼”,挑选该如何带上“卫生眼镜”
“我平时注意过孩子用书的一些字号大小,学校使用的教材和试卷字都比较大。但是有的课外书字就很小了,大人看久了眼睛都觉得累。”孙逸辰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才上三年级,就已经戴起了小眼镜。他平时爱看漫画书、历史故事和侦探小说,有的书是少儿版字号大一些,有的则字号相对较小。“总不能为了字的大小,阻拦他看想看的书吧。”孙逸辰妈妈说,孩子视力疲劳也不仅是印刷品的问题,课业负担和戒不掉的电子产品,都是孩子视力下降的因素。
“我还真没太注意过孩子用的教材字号,不过选护眼台灯时确实纠结了很久。”学生家长萧潇的大宝今年初一,二宝还在读幼儿园,为他们选购一款护眼的台灯让萧潇“犯了难”。眩光、色温、显色指数、蓝光…..各种名词让家长“头昏”,一个台灯动辄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价位也让人“吃不消”。“早知道会有这个标准,我对照着做选择会更清晰些。”萧潇笑道。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刘虎主任医师建议家长在选择台灯时关注几个指标:光线的照度,要达到500lux,光谱的成分最好是和户外阳光成分一样为全光谱;其二要注意台灯的频闪和色温,光线对比度要柔和,在使用时不应只开台灯而关闭房间内其他照明。
《要求》细化标准,“睛彩”仍需多方护航
新学期开始前,学校检查灯光和电子设备的师傅们忙个不停。盐城市聚亨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吴红明介绍,每学期初都会有专门的师傅到各个班级查看教室照明和多媒体屏幕,及时更新。“从去年起,我们就将教室日光灯都更换为符合用眼卫生的照明。” 一直以来,学校都会通过每月调整学生座位、个性化调整座椅高度、加强眼保健操、每堂课的电子产品教学时间不允许超过30%等措施帮助孩子防控近视。在吴红明看来,这次《要求》的施行,是对青少年近视防控进行了细化,更利于操作和执行。
“防控孩子近视是一件大事,除了学生在校保证有一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时间,也希望家长们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运动情况、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睡眠时间。”吴红明补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是青少年阶段,小学生发病率约30%,初中约60%,高中约80%,大学约90%。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主任栾洁也关注到了相关规定。栾洁表示,随着青少年儿童近视情况日益严峻,国家也针对“眼健康”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她说,《要求》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字号要求非常合理,如果字号过小,对视觉功能还没发育好的孩子来说是有危害的。“防治近视,首先提倡的就是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目’浴阳光。还要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睡眠。”栾洁补充道。
刘虎也提醒,遗传和环境这双重因素导致了孩子们的近视,《要求》的施行是从环境因素对近视进行干预的体现,政府打出“组合拳”正是为了传播这样一个信号: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儿童学习的视觉环境加上“防护屏”。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蒋明睿 王子杰 实习生 王子尧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