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央行发布重要报告,这些消息与你有关!

来源: 中国财经时报网2020-08-06 10:08:54
  

近日,央行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下称"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普惠金融继续稳步发展,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成效明显。

据了解,《报告》基于《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面,我们从《报告》中选取几个与大家息息相关的要点进行分析。

人均5.44张银行卡全国电子支付比例超8成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到银行卡的地方很多,例如工资、房贷、社保,亦或是储蓄等,而电子化支付工具的日益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人均拥有7.22 个银行账户,同比增长9.39%;人均持有5.44 张银行卡,同比增长13.08%。与此同时,电子支付使用普及率持续提升。2018年,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为82.39%,比上年高5.49个百分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支付服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创新的不断更迭。或许正是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方式的广泛使用,2018年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才会如此之高。

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无现金时代的到来。人们出门不再担心没带钱包,只要一部可以支付的手机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所有的资金变成了一串串数字紧密相连。

当大家习惯用电子支付之时,便会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就像支付这般便捷去获得相应的收益。于是,2018 年,全国平均有 47.81%的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比上年调查水平高 1.84 %,自然就不足为奇。

信用建设稳步推进基础数据库服务普惠人群

我们经常在文章中强调普惠金融一词,这个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相应的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与之配套发展。《报告》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丰富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已覆盖所有持牌金融机构。

◆ 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为9.8亿人,同比增长 3.16%;

◆ 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为84.47%;

◆ 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企业法人数为2582.8万户,同比增长 2.84%;

◆ 已累计为261万户中小微企业和近1.9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

这样一来,只要出现"欠钱不还"的劣迹都会被记录在案,相关机构可根据"数据库"了解一个人的信用程度。汇盈金服为更好地保障出借人资金安全,也积极响应监管接入了百行征信及实时数据系统,促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完成。

个人金融信用信息基本全民覆盖,这就意味着你很难脱离现代金融体系而独立生存。

金融知识逐步普及金融行为得分小幅上升

在《报告》中,还有一项值得关注,那就是消费者金融知识、金融行为得分均较上年小幅提升。

全国消费者金融知识平均得分为 6.52 分,较上年增加 0.12 分;

全国消费者金融行为平均得分为 6.35 分,较上年增加 0.17 分。

然而虽然消费者对储蓄、银行卡、征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新的金融知识和较复杂的金融知识了解不多。从金融行为看,大多数消费者会理性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珍视信用记录,重视金融教育,但消费者在财务规划、风险处理方面的能力仍较欠缺,部分消费者风险责任意识较弱。

关键词: 央行 最新报告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