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措施 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建设

来源: 澎湃新闻2018-08-02 10:38:21
  

“为什么上海市可以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是因为我们有基础、有信心、有责任。”7月31日,在“努力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集体采访活动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作出上述表示。

今年7月,上海公布《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扩大开放行动100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

申卫华介绍,目前上海是全国最大的货物进出口口岸。2017年上海进出口额在世界城市占首位,占全球进出口额3.2%。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全球领先,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保持全球第一,浦东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三,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八,出入境旅客首次突破3000万大关。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申卫华表示,一是改革管理的相应体制机制,营造创新发展的环境。以制度、模式、业态、服务创新来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以扩大进口增强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动力。二是统筹规划发展,坚持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相协调,内需和外需相协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协调,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相协同,统筹建设服务全国的枢纽口岸。

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底气何在?

申卫华介绍,从进口角度看,在上海是全国最大货物进口口岸的基础上,2017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口增速创6年新高。据上海海关统计,上海口岸进口3万亿元,增长18.9%,占全国26.8%,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口岸的地位。今年1-6月,口岸进口1.7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国26.5%。

从口岸角度来看,上海口岸包括服装、汽车、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产品排在全国进口量第一位,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其中服装进口量占全国的70%、汽车占48%、医疗器械占46%、化妆品占53%。

从城市角度看,2017年上海全市外贸企业货物进口增速也创6年新高。据上海海关统计,上海全市进口1.9万亿元,增长15.4%,占全国15.3%,列广东省之后,居全国第二。在进口医药品、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未锻轧的铜及铜材、服装及衣着附件、医疗仪器及器械方面,继续保持全国进口量最大省市,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2.0%、24.4%、23.3%、58.2%、43.3%。

此外,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上海市日益优化和丰富。2017年,上海市企业进口机电产品9275.1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市进口总额的48.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5136.0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进口总额26.9%。消费品进口3435.4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市进口18.0%。其中,消费品进口占全国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上海也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品进口口岸。

同样体现上海城市竞争力的还有主体集聚情况。上海市目前从事货物进出口的企业近4万家外贸企业,规模以上(进口100亿人民币)企业有31家。其中,进口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供应链企业都排在全国前100强。进口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生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港口制造、汽车等行业;进口额超过100亿元人民的贸易型企业中,外资总部型企业起了很大作用。

受益典型:魏德米勒采用人民币结算避免汇率差,畅联运送产品通关时间缩短50%

7月31日,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走访了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公司(下简称“魏德米勒上海”)和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畅联物流”),了解这两家公司在参与建设服务全国进口枢纽口岸方面的举措。

魏德米勒上海自2001年在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注册成立,2011年于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亚太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位于亚洲的近十个国家。

魏德米勒亚太物流总监史志斌介绍,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2014年起魏德米勒上海与德国总部的业务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相关的汇兑风险,促进了德国对于中国市场的投入和贸易量的提升。

史志斌表示,为进一步响应上海市政府关于提升上海作为服务全国的分拨枢纽功能,魏德米勒集团还将继续增加除海运和空运以外的从欧洲至中国的多种物流途径与模式,持续缩短货物运输周期,提升中国及亚太地区客户的满意度。

值得注意的是,史志斌介绍,随着“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政策的发布,”关检融合,统一申报“政策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将简化企业申报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缩短企业申报周期,魏德米勒亚太物流中心也将充分受惠于此项新政。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浦东新区国资委、上海仪电集团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2017年登陆上交所,成为上海自贸区走出来的第一家在上证主板上市的本土企业。

畅联物流的主营业务为口岸报关报检、仓储及全国运输,其中进口及配套业务约占90%。据畅联物流质量总监、进口高端消费品事业部负责人曲品南介绍,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畅联物流享受到包括“先进区、后报关”、“分送集报”、“无纸化报关报检”等在内的便利化举措,如运用“边检边放”政策,帮助某著名国际零食贸易公司的产品进口通关时间缩短10个工作日;运用“空检海放”政策,帮助国外某玩具公司产品进口通关时间缩短50%。

曲品南表示,目前,仅畅联物流就在上海为苹果、博世集团、索尼、三菱、松下、卡特彼勒、富士集团、日东电工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进口配套服务,“据我们了解,目前上海口岸进口关税收入约占全国1/4。因此可见,上海市努力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已初见成效。”

下一步怎么做?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管理、环境营造多管齐下

问及下一步上海将如何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申卫华提出3点举措:

一是完善口岸功能。目前已由上海市交通委牵头,把洋山港进一步打造成全球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相应提升集装箱停靠效率,“基础设施的提升摆在最关键的地方,要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转口枢纽功能,必须要有完善完备的基础设施,这是硬件。”

二是建设智慧口岸,其中重点是智慧管理的单一窗口功能,“现在建设的单一窗口不仅仅是上海市本地企业的单一窗口,而是已经服务了来自全国20多万家企业,可实现船舶进出港的可视化、货物及时税务清缴,以及企业类别及时认证和识别、报关报检程序办理,未来要将单一窗口功能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这是软件。”

三是环境营造。他介绍,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首先要打造和上海市金融中心相配套的完善的资金结算功能,既有进出口收付费的结算功能,也有相应金融产品供应功能。“对于上海的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能够吸纳整合服务全国功能,自身能级也需要提升,要么成为全球供应链环节,要么能够整合境外供应链环节,前者将成为跨国公司重要一环,后者将是在上海的跨国公司。”此外,他还表示,要完善制度供给,通过上海进行转口运输,制度供给要是最高效、便捷、规范的,比如报关服务、绿色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专业服务都要能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任务中,申卫华提及,将全面推进专业产品的进口枢纽口岸建设。比如,争取建设药品进口枢纽,争取对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抗肿瘤新药,在上海先行定点使用。比如,争取建设医疗器械进口枢纽,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争取在上海开展拓展性使用。将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市,并逐步复制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实施。

此外,还将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一是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进口,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

二是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促进生产性服务进口。

三是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充分发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作用,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四是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进口。

五是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战略对接,适度增加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特色优质产品进口,扩大贸易规模。

关键词: 枢纽 口岸 上海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