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软件为何频频“涉黄”

来源: 科技日报2017-12-15 17:57:55
  

近期,部分网民反映,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APP竟暗藏“小黄文”“荤段子”。记者调查发现,此类APP确有相当数量涉黄,把网络课堂变成了“污秽温床”。

“科技改变学习”“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挖掘可提升的每一分”,移动互联网时代,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类APP备受学生追捧,但角落里暗藏“垃圾”也让家长忧心忡忡。

记者从安卓、苹果等手机操作平台的应用商店下载了20余款学习类APP,发现其中近1/4存在数量不等的涉黄内容,尤其是一些互动讨论板块。

在“猿题库”APP的讨论区,一则感恩节话题“今年你吃鸡了吗”引来众多跟帖,其中不乏涉黄评论。而在“阿凡题”APP的讨论区,记者随机点击几条普通帖文,也发现评论内容五花八门,且不时出现“可怜身上衣正单,宾馆之中男女欢”等涉黄言论。

学习类APP“黄”从何来?记者梳理发现三个来源,一是APP平台自有内容,二是转发第三方平台内容,三是网民讨论上传。涉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平台把关不严。从APP平台自有内容看,部分APP讨论区推送的帖子,包含或明或暗的性内涵,如《那些年听过的不正经又搞笑的顺口溜》《冬天没有用舌头舔过铁栏杆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今年你吃鸡了吗》等,这些话题很容易把中小学生的讨论“带到沟里去”。

从转发第三方内容来看,部分学习类APP转帖明显没有把好关。记者在一个名为“互动作业”APP的“放松”栏目发现,转自某自媒体平台的帖文《从哪些细节能发现男生睡过许多女生》,诸多露骨描述,连成年人看了都会脸红心跳。

据《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预测,到2019年,我国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用户将达到8000万人。还青少年一片洁净的网络学习空间,还需要各方合力。

首先,应该加强互联网教育培训行业的制度顶层设计。据了解,已有针对在线教育的法律规范主要是200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该公告明确,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网校和教育网站,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并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其次,APP开发企业应加强把关,所有内容“先审后发”。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如果学习类APP直接面向青少年,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对包括评论在内的所有内容都要先审后发,随时查删有害信息。

最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排查隐患不留死角,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仁堂等法律专家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对学习类APP设置开发和运营门槛;对学习类APP进行实名备案,对于运营方要进行网络公示;加强动态监测,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违者终身禁入教育培训行业。(据新华社)

关键词: 学习类 软件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