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姓生活看中国文化原动力

来源: 城市快报(天津)2018-03-01 10:14:19
  

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大潮中,中国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这是无数历史研究者终其一生想要弄清的问题。

许倬云先生是中国史研究专家,他对于西周、春秋战国与汉代的社会史研究“独步天下”,但影响更大的是他打通中西、纵观古今的通史研究。他最擅长的便是在描绘社会变迁的洪峰和大潮时,兼及社会生活的微澜和细流;通过一个具体社会事件个案的了解,观察总体社会风貌。《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便是这样一部论著,它是许倬云为当今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也是为中国文化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本书围绕时代特色、思想,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等一系列主题展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随后“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之后在亚洲范围内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本书围绕时代特色、思想,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等一系列主题展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读《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本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同样是将数千年中国的发展演变、朝代更迭鲜活而又连贯地展现出来,不同的是,后两本书均从大处着眼,而《万古江河》却不光宏观地谈历史发展和王朝演变,而是更关注各朝代人们的衣食住行、人口迁移、工商业发展等社会细节。

普通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进而决定了历史进程。难怪许倬云在序言的最后写道:“万古江河,昼夜不止。谨以此书,向千百代的祖先,献上敬礼!”

历史上,各江河水系周围由于地形、气候,甚至水文地质的巨大差别,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而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生活,始终是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之中成长的,这也使国人建立起了“天下国家”的概念。例如,在作物的种植方面,不论是早期的葡萄、石榴,还是16世纪的番薯、玉米等引进作物,都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样,中国的文化也始终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周围其他地区的文明。

有人说:“只有学问到了炉火纯青、阅历通透人情世故、人生看尽江山沧桑的时候,方能够化繁为简,将历史深层的智慧以大白话的方式和盘托出。”本书恰恰印证了这个观点。

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作者描述江南丝织业勃兴之时,写到江南本为鱼米之乡,而因丝织业利润丰厚,各地乡村劳动力均投身其间,以至于粮产不足以维持口粮,于是便有了两湖米运江南、江南布运京畿这样的全国性商品流转。而江南的丝织业发达,又赖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一村专事养蚕,一村专事抽丝,一村专事纺织,而成品又汇聚到漕运汇聚的中心城市。”一句简洁的描述便展现了江南经济繁荣的面貌。在写到春秋时代的蔬果栽培时,作者说:“此中野生作物,种类颇多,大致均为主食的补充,不是主要植物,但是农业栽培食粮不足时,采集的食物可能占了相当比率。首阳山上的采薇人,不是只有伯夷叔齐!”那个时代的平民生活便鲜活地跃然纸上。

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他们的厨房、餐桌、衣橱乃至日常娱乐活动、生产劳动等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鸡鸭牛羊何时被中国人驯化?不同时代都有哪些种类的人工栽培蔬菜?不同时代里,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穿着的样式、材质有什么不一样?历史上的普通中国人都住哪种样式风格的房子?的确,历史从来都不是只属于帝王将相的,普通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进而决定了历史进程。难怪许倬云在序言的最后写道:“万古江河,昼夜不止。谨以此书,向千百代的祖先,献上敬礼!”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泗水网络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