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社区期盼品质阅读空间

来源: 北京日报2017-12-19 16:58:31
  

望京“读者·书房”空间局促,但类似书店在该区域也很少。

▲回龙观去年新开的“三联回+”书店受到当地居民欢迎。

天通苑的书店少,品种类型也不够丰富。

今年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开始实施,《公共图书管理法》新近出台。近一个月来,本报记者为此实地探访了近20家图书馆、书店、阅读空间,以脚步“丈量”出望京、天通苑、回龙观三个超大型社区的阅读空间生态图。这份“生态图”有亮点,也有缺憾。无论怎样,呼唤更多高品质图书馆、书店进入社区,从整体上改变当地居民的阅读生态,成为一个急切的期盼。

望京

借书卡握三年

图书馆未开馆

贴在望京身上的标签有很多,比如第二个CBD、移动互联网新晋热区、“睡城”老大哥。如今,望京的繁华已不输那些著名的商业区,但就在这个商业、创业氛围浓厚的地方,阅读空间还显稀少。这个地区的街道图书馆要么需要装修,要么还未开馆,结果,望京地区人气最旺的阅读空间就剩小书店了。

到处打听,位于利泽西园一区的东湖街道图书馆才被找到。再细看,书架上的图书歪七扭八,新书几乎没有,只有一位读者在捧书阅读。这位读者说,从早上10点至下午5点,包括她在内,仅有5位读者到馆,人气之低让人意外。图书管理员也表示,因为前任离职,自己对图书馆藏书数量、面积等一概不知。不过,她透露,图书馆即将装修,大约明年春节后重新开馆。

望京还有一家居民盼了很久的图书馆,但一直未开馆。位于望京为民服务中心三楼的图书馆,借阅室、自习室、亲子阅览室小巧又温馨,墙上还挂着品位不俗的摄影照片。新书架上的图书,本本崭新,甚至还有全套《鲁迅全集》,而孩子们喜爱的绘本读物也至少有三四个书架。但图书管理员一问三不知,称自己是临时来帮忙的。至于藏书量、图书馆面积、具体的开馆时间,记者跑到望京街道办事处寻求答案,却得到了冷冰冰的答复:“具体情况现在不能对外公布”“开馆时间听领导的安排”。这些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早有读者在网上抱怨,借书卡握了三年,一直没法到馆借书。

即便图书馆开馆,对于上班族、学生族存在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因为工作日下午5:30分以后,以及周末、节假日,它们都处于闭馆状态。

只有个别书店为望京读者提供了去处。今年4月开业的读者·书房,位于望京SOHO地下一层的一个角落里。进入200平方米的书店,显得有些局促,摆放的图书却品质不俗,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经济、人文读物,皆属精挑细选。不过,店员告诉记者,因面积有限,书店陈列的品种只有几千种,一些周末来的小读者眼见绘本品种少,此后就未曾再来。也有读者没找到想要的书只能失望而去。店长牟先生提及,书店每年承受40万元的高额房租,为了减少支出,10平方米的二层如今被迫变成了“仓库”。

说起这个新邻居,读者们充满了感恩之心。住在附近的居民刘海滨说,很多书店都设有消费区,这家书店可以随便坐。在此她看完了《平凡的世界》《人生》《百年孤独》《京华烟云》等,“我找回了心静如水的感觉。”家住大西洋新城的刘先生经历过前一阵的忙碌后,把难得的休闲时光交给了书店。他正在看《大人物的世界史》,从家走20分钟抵达书店,让这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找到了大学时代的亲切回忆。

天通苑

图书馆开十年 居民一无所知

天通苑高楼林立、小区密集,楼宇间常常有经营餐饮和美容美发的底商,却难见书店、图书馆的影子。

正是因为天通苑没有一家大中型图书馆、书店,500平方米的纸老虎书店龙德店当起了“老大”。书店图书品种5万种,装修有年头了,格局也显老旧。书店收银台前摆满了各种字典、词典,读者的询问也多与学生读物有关。“《新华成语词典》《黄冈小状元作业本》在哪儿?”一位读者说,如果不是老师急着要孩子带这些书,他一般会到网上选购。也有读者将此作为阅读场所,吴海龙在附近当保安,每到午休就会来看看书,他捧着《三国演义》看得入迷,“四大名著,我都是在书店看的。”

在天通苑,很难觅得社区图书馆的踪迹,因为即便是图书馆深藏小区多年,居民们也不知晓。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寻寻觅觅,在天通苑北六区一家超市楼上,发现了一家没挂牌的图书馆。一位充满热情的退休老人负责管理,他说,这个地方主要供老人们开展诗词、书画、楹联活动,图书只是作为背景出现,馆内有不到10个书架,图书则是10年前物业公司配备,相当老旧。

实际上,即便是挂着牌子的图书馆,也难获得居民的认可。位于天通苑北二区广场的社区图书馆周围,每天都有老人家在下棋、打扑克。谈起这个“邻居”,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以前老头儿老太太都去,现在尽撞门了。”“里头只有报纸,没什么好书。”还有的老人抱怨说,阅读空间常变成社区活动、开会的地儿,有时唱个歌,一占就占了一星期。

天通苑零星散布着个人开办的书吧、图书馆、阅读馆,但开开关关已成常态。私家坊公益图书馆位于天通苑北二区,当记者上周末前去探访,却惊闻房东要卖掉房产,私家坊在半个月前已关门。创办人杨海涛对此特别伤心,他说,眼见天通苑的孩子无处读书,自己花费100万元于2015年年底辛苦建立了这家图书馆,但正式运营起来后,愈发感到要想长期坚持非常困难,于是向街道、区文委、区图书馆求助,“但我四处碰壁,没人支持我。”杨海涛如今在云南大理打理阅读客栈,他表示,如果条件允许,还想在天通苑给孩子们开一家图书馆。

东找西找,记者在天通·公园里小区内觅得一家悦牍轩,外表很是“高大上”,而且设了最低消费,交20元喝茶方能在此停留。店里有1000种图书可供借阅,月卡需200元、季卡需600元。一位姑娘介绍,每到周末还会组织读书会,大家正在精读《活法》《佛陀传》。但这里更多是需要静心、喜好素食的特定人群的专属,离大众人群很远。

回龙观

新书店新图书馆

错时温暖上班族

每到清晨,地铁站涌来一拨又一拨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每天他们被输送到中关村、望京、金融街、CBD。平日,回龙观宽阔的街道静得出奇,有的街区甚至显示出空城的奇异景象。直到三联回+书店、昌平区回龙观第一分馆的开办,大家回家的脚步有了某种期待。

三联回+书店位于回龙观东大街腾讯双创社区A座一楼,由上海三联书店于去年5月开办。书店面积有1000平方米,简约、雅致。很多孩子放了学都会准时报到,育新小学的高成桐抓起漫画《疯了,桂宝》就不放下,“这本书我家没有,故事很逗。”80后读者楚瑞说,过去常去肯德基、国家图书馆看书,直到这家书店的出现,一家人的阅读习惯从此改变。楚瑞上了一个网课,常来此做作业。有时他会把3岁的女儿带来,他幸福地谈及,女儿看书的时候特别专注,还参加过书店组织的绘画展。

书店楼上还有一家回+创业图书馆,由社区居民来管理,图书由昌平区图书馆配送,已经开了一年,只是前来借书还书的人很少。图书馆的旁边还有一个“高大上”的咖啡区,人们一边品咖啡,一边安静上网、阅读,对于长期无大型阅读空间的回龙观居民来说,画面堪称感人。

惊喜接二连三,今年9月昌平区图书馆回龙观第一分馆在融泽嘉园开馆,二层图书馆有360平方米,刚步入馆内甚至会被惊艳到。育翔小学三年级学生易桐一放学就会飞速赶来,“我看得太多了,都记不清到底看过多少了。”他随意抽出了《海洋生物》《奥特银河大怪兽之战》,这些是他的最爱。二楼则庄重大气,整齐摆放在几十个书架上的图书品相不错,81岁的退休工程师孙同欣老人正在翻看《国画基础入门》《我为大师画素描》,“我自学国画有两年了,有了图书馆,可选择的书就更多了。”这家图书馆开馆时间颇人性化,下午2:30至5:30、晚上6:30至8:30,以及周六日开放,完全颠覆了街道图书馆逢晚间、休息日闭馆的冰冷做法。

新书店新图书馆纷至沓来,个人、机构开办的阅读空间依然是当地居民不可分离的朋友。桃园书馆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独自芬芳,创办人张晓嘉是一位力学博士,4年前开办这家图书馆,40平方米的小图书馆尽显美好、淡然,馆内拥有15000册藏书,会员交纳200元就可以借书。“我想把图书馆办成居民触手可及的文化便利店。”张晓嘉说。

为了网友的创意,而将一个亲子小屋办了十年,这是又一个温暖故事。回龙观亲子小屋图书馆位于骊龙园小区一层,它和回龙观社区网办公室就像双胞胎兄弟一样连在了一起。一进门,小小绿植临窗摆放,书架倚墙而立,孩子们只需交押金200元,就可以从上万册图书中选书,每次可借走5本。再往里走,既是社区网的会议室,也是孩子们的阅览室。回龙观社区网的站长刘强说,这些年网站有了广告收入,就用广告收入来支撑图书馆,不过日子过得还是艰难。

阅读空间缺乏资金,是大家共同的痛。爱丁岛亲子悦读馆馆长陈科慧当年辞职办起了绘本馆,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她坦言,自己承受的压力在不断加大,“成本每年会增长20%。如今房租一年二十几万元,图书以前贵的是30元,现在是40元一本。”

本报记者 孙戉摄

专家建言

小型化:走十分钟就能闻到书香

据了解,天通苑、回龙观地区总人口82万,望京则有30万人口。但实地探访的结果表明,在人口如此众多的三个超大型社区,书店、图书馆依旧匮乏,已有的一些图书馆也大多缺乏完善管理,利用率低下。一些机构、个人开办的阅读空间因为资金缺乏,生存艰难。

造成如此尴尬现状,不无历史原因。这三个超大型社区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本世纪初崛起,见证了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当年房地产公司从商业视角出发开发小区,关于公共文化建设的责任、义务,政府既没有提要求,房地产公司也没有动力,结果导致2000年前后建成的一大批居民区,很少有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预留空间,留下一笔历史欠账。

徐升国认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建设近几年开始受到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今年刚刚出台,尽管还没有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但可以肯定,契机已经出现,历史欠账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徐升国提醒,建形式好看的大型书城、大型图书馆,其实价值不大,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根据国际经验,多建一些面积不是很大,如二三百平方米,最多1000平方米,社区居民走路十分钟就能到的阅读空间,更有实际意义。”第二书房创始人李岩建议,这些超大型社区的文化设施还应该有增量,“要打破行政区划,根据居住特点、人口数量进行配置,不能是哪里有空,书店、图书馆就建在哪里。”

事实上,与回龙观相比,望京、天通苑因为用地面积有限,开办大型书店、图书馆不太现实。昌平区委相关人士透露,天通苑正在筹建的文化中心,就是利用现有的空间改建。尚未开放的望京街道图书馆也是利用腾退的办公用房建成。因此,对已有的阅读空间进行管理升级,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北京市政协常委刘明清建议,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单纯依靠街道、居委会来运营,肯定不行,“与其让这些图书馆低效运转,不如引入社会力量来做,制定准入标准,将相应的竞争机制引进来。”李岩也认为,公共阅读空间急需有专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的人员加入,“绝对不能再回到低效运行的老路了。”

专家们认为,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不断有阅读商业机构深入社区开办阅读空间、做阅读活动,这一方面能弥补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也能满足有针对性需求的人群。对此,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泗水网络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