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忠忠
中国江西网讯、记者报道:“人一生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一生。”这是丰城市丽村镇尚山村一位跛脚医生邹美林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因小儿麻痹落下双腿残疾,十多年来坚守在家乡为父老乡亲看病。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他从未拒绝过村民的看病请求,一双拐杖成了尚山村一道独特的风景,邹美林,被村民誉为“最美乡村医生”。
天降不幸,大灾面前未言弃
1978年7月,尚山村下范组一户农家中,仅一岁半的邹美林因患上小儿麻痹失去了健康的双腿,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东拼西凑,将家中所有积蓄用来给家中小孩治病,最终换来的结果也只能是拄着双拐勉强行走。转眼到了读书年龄,同龄人纷纷步入校园,年幼的邹美林只能继续待在家里由父母照顾,直到11岁那年,他才开始步入校园。步入校园让邹美林充满期待,却也是人生挑战之路的开始。
因双腿不便,下雨天泥路湿滑,年幼的他常常摔得一身泥巴,上初中后,拄着双拐,有时候顶着烈日,有时候冒着风雨要走上七八里田间小路。夏季的高温酷暑,冬季的寒风凛冽,见证着他的求学之路,虽然身有残疾邹美林却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中考超出当年中专分数线40余分!却由于双腿残疾而未被录取。“虽然经受人生打击,我却并未放弃求学之路”,邹美林在笔者面前谈及过往经历,眼神温和而坚定。“之后我上过高中,高中毕业后自费读了中西医专业,因为我一路走来受到不少人的帮助,我也希望能通过学医能帮助别人”。
学有所成,一片真心献乡亲
2013年邹美林在家乡尚山村开办了自己的诊所,即后来的尚山卫生室。下江组有位80多岁的老人王春林,患上慢性支气管炎多年,经常发病气喘,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老人独自在家,有病也往往无法上门求治。“对于一些年迈的老人家,我会将号码留给老人家,有事就上门服务。”邹医生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说道。2017年3月4日,天空中电闪雷鸣,屋外倾盆大雨,王春林的电话此时打来,邹美林一接电话便知道老人家病情又发作了,顾不及雷鸣大雨,带上药箱披上雨衣,骑上三轮车边消失在大雨中,等到达老人家时全身湿透。王春林老人讲“邹医生全身湿透给我挂点滴,直到我情况稳定才离开”。行医多年,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次。笔者问道:“邹医生,那你觉得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呢”?“冬天!大半夜电话响起,可无论有多晚天气有多冷也要拄着拐棍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因为我是一名医生”。
长塘组村民陈根新六十多岁,还有视力残疾,家中有两个10多岁的儿子,老婆因精神病出走,家中一贫如洗。邹美林每次给陈根新看病都会免除诊疗费,医药费也会最大限度减免。邹医生对记者说:“做乡医是艰辛的,是清贫的,但也是快乐的,当你守护了一方群众健康的时候,你就会有快乐”。邹医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身残志坚,平凡岗位放光彩
环顾尚山村这间很普通的卫生所,小小的空间容纳多名病人,邹医生忙个不停。笔者不禁好奇:“忙的时候有时间给自己做饭吗”?邹医生一边给老人打着点滴一边回答:“政府和社会对我帮助都很大,父母和我都拿到低保,镇政府领导也每年会来我家走访慰问,自己在帮助村民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快乐,可因为双腿原因,一直未能成家,也是一种遗憾,很多时候看病的人多,来不及做饭,也是年迈母亲帮着做饭”。
“今年,丰城市乡村医疗协会的志愿者来看望我,给我送上生活用品,鼓励我继续为群众看病服务,我在服务乡亲们的同时,也深深体会被乡亲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自豪和快乐”。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做好病人病情的跟踪,及时做好对患者回访这很重要。”邹医生不假思索的说道。
结束一天采访,记者不禁感慨,每个人职务有高低,分工有不同,但如果人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服务大家,成就自己,每个人都能绽放不平凡的光彩。临别之际,没有太多寒暄道别,邹医生依旧和往日一样忙碌。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泗水网络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