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才:从乡镇电工蜕变为“新闻工匠”

来源: 人民网-贵州频道2018-03-16 11:12:37
  
刘高才在工作现场。
刘高才在工作现场。

曾经,70后的他是一名乡镇电工,爬过电杆,抄过电表,为客户装过表、接过电,干的都是“接地气”的活儿。

1999年至2005年间,数度获评“优秀乡镇电工”的他,先后在当时的平坝电力公司办公室、政工部做过文秘专责、宣传专责。自2006年起,他受聘到安顺供电局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缘于对写作的热爱,他走上了“记者”之路,经常深入一线、置身艰苦环境采访报道,干的还是“接地气”的活。

从不做偷懒的事情

从2006年初到2017年底12年间,他写了3600多篇新闻报道,总字数超过350万字,拍摄了数万张新闻照片。各类电力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他的名字——刘高才,一位来自贵州电网安顺供电局新闻中心的勤奋耕耘者。

大红荣誉证书,不仅是对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工作状态的集中呈现。打开他的壁柜,各种荣誉证书竟达百余个。2018年初,刘高才再次被南方电网传媒有限公司评为“南网50Hz最佳通讯员”,继续增加着他的荣誉证书的“高度”。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十几年里,刘高才每年都会收获荣誉证书,从未间断过。2001-2005年度,连续5年获安顺供电局党委新闻宣传优秀通讯员一等奖;2006至2016年度连续10年获贵州电网公司“优秀记者”光荣称号,还多次被中国电力报社、中国电力新闻网评为“优秀通讯员”,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授予“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殊荣。

大家明白,要把一项简单的工作重复做好需要较强的耐心和毅力,性格不好的人可能在多次重复中一次不如一次,直到放弃。能静心做到每一次重复都像“第一次”那样专注,那样认真,那样投入,是很不易的,但刘高才做到了。从事新闻宣传十几个春秋,他常常白天采访,晚上加班赶稿,熬夜是家常便饭之事,换作他人,也许早就失去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但刘高才不一样,他始终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激情,每一次采访都认真去做,每一次写稿都坚持重新创作,从不做偷懒的事情。

他坚持不懈的动力从何而来?——

兴趣是奋进的牵引绳

刘高才曾经是平坝电力公司乐平供电所的一名乡镇电工,出于对文字工作的喜爱,他把写稿当成一种乐趣,经常在系统内外进行投稿,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和领导的赏识。凭借出色的写作能力,2001年,刘高才顺利走上了安顺平坝电力公司办公室文秘专责的岗位,一干就是5年。

2006年初,刘高才这块玉破石而出,被招聘到安顺供电局新闻中心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如今12年过去了,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激情。

新闻记者本身是一个辛苦的职业,白天采访、晚上赶稿,是常态。如果只是把工作当成普通任务去完成,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时间久了都会产生厌倦情绪。但刘高才不一样,他在日常工作中从不厌倦、从不懈怠、从不敷衍,总是充满激情地投入采访和写稿。

在谈到如何保持写稿的热情时?刘高才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工作中培养写稿的热情很重要,把每一次新闻报道都当成作品去创作,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一次工作任务,这样就会常写常新,并从中找到乐趣,进而保持写稿的热情。

责任是砥砺前行的原动力

刘高才作为安顺供电局新闻中心的宣传专责,每年都会组织县局通讯员进行培训学习,在面对面沟通时他多次提及:好记者需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要始终以群众为中心,心系一线、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些既是他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在践行一个“好记者”的标准。

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总是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在谈到如何诠释新闻记者的责任时,刘高才回忆了一些他在采访工作中的片段。

时间回退到2008年初,一场冰灾袭击了贵州电网,作为新闻记者,刘高才多次深入抗冰抢险第一线,以手中的笔、照相机、摄像机为“武器”投入战斗,把电力职工不畏艰辛、翻山越岭、负重前行、攀塔除冰、寒夜抢修等搏击坚冰的感人画面和事件,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真实“记录”,全方位呈现出来,“留”下了许多热血融冰的精彩瞬间,引起社会各界对抗冰保电工作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宣传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及时发出了供电员工、电网企业的声音。

2009年5月4日,刘高才跟随纳雍供电局施工队伍从纳雍县城出发,乘车3小时先到达国家级一类贫困乡——锅圈岩乡,然后再步行5公里赶到纳雍电网建设工程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昆寨村实地采访,用手中的笔和相机真实、客观记录了纳雍供电局行政一把手谌国友在几块板子围成的临时工棚内现场办公,数十名电力工人在他的指挥下劈山修路、搬运电杆、放线施工的感人画面;电力工人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在他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刘高才立即把纳雍供电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率,最终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有机结合起来,连夜加班赶写稿件至次日凌晨1点过钟。两天后,题为《纳雍县锅圈岩乡用电不再“卡脖子”》的新闻稿及图片先后出现在贵州电力新闻网、贵州电力报、中国南方电网网站、中国电力新闻网等媒体上,展现了纳雍供电人积极履责、勇于担当的良好形象。

精益求精练就新闻工匠

缘于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敬畏,刘高才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始终恪守信念,在顽强奋进中收获快乐,写出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报道,也拍出了许多精彩图片。由他跟踪采访、现场抓拍的写实图片《安供抗冰抢险先锋》,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获南方电网公司“创先争优——身边人身边事”创作大赛二等奖;另一幅新闻图片《除冰》,入选贵州省纪念建党90周年国企新风貌摄影大赛评比优秀奖,为展现电网员工顽强搏击的风采做出了积极努力。

好作品的出现绝非偶然,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碰上好的新闻题材;也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从不降温结出的硕果。倘若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算有再好的新闻题材也未必抓得住。

专注是做好采访的“利器”,每一次进行现场采访,刘高才总是全身心投入采访工作,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时候为了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在工作现场使尽了各种拍摄姿势,全然不顾周围的工作环境有多脏乱,有多危险。记得在一次抗洪抢险保电现场,洪水刚退,全是淤泥,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刘高才直接赤脚踩在淤泥中,淤泥很快没过了他的膝盖。

采访除了专注,更需要守得云开见日出的耐性。2017年初,笔者有幸陪同刘高才开展一次电力服务高铁发展的图片拍摄,按照策划要求,照片中要同时出现输电工人特巡特维和动车驶过的情景,需要二者有机融合才能达到采稿要求,十分考验拍摄者的耐心。等待是很揪心的,一边是输电工人的特维作业已近尾声,一边是动车迟迟没有经过,好不容易等来了列车,因为车速过快,相机还没有准备好列车就已经驶过了,就这样白白错过了一次机会。然后继续等待,当列车再次出现时,因作业人员的姿态欠佳影响了画面。本人当时提出了放弃的想法,但刘高才却坚持再拍一次,当列车第三次驶来时,他连续按下了快门,瞬间拍下了十几张照片。“成功了”,我俩几乎同时说出了这三个字,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

工作中,刘高才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采访如此,写稿也是如此。每一次写稿,他总是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力求生动准确。投稿前还会再次检查,确保不会出现冗句和错别字。

忘我工作不知老之将至

刘高才一直是个“高产”的行业记者,写稿高峰时,年上稿量400余篇,平均每天写稿1.1篇。这么大的出稿量,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刘高才回忆说:2007至2012那些年,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哪怕是回老家过年,他都是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准备报道发生在身边的新闻。

其实,在刘高才新闻稿件“高产”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心酸往事。

2006年3月,刘高才从平坝电力公司选聘到安顺供电局新闻中心工作,陪他来的还有4岁上幼儿园的宝贝女儿。由于工作原因,其爱人长期不能在身边,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为了保证新闻的及时性,他常常带着孩子到办公室加班至深夜。夜静悄悄的,偌大的办公室里,一边是敲击键盘的声音,一边是孩子在沙发上熟睡的鼾声。时光匆匆不停步,键盘敲着敲着,天亮了;敲着敲着,孩子在沙发上长大了。后来,孩子上了初中,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刘高才便把她留在过渡楼的宿舍里,然后自己到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每次深夜回家,他都总会先看看熟睡中的宝贝女儿,给她理理被子,然后才放心的去休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刘高才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孩子,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运用简单的三句话,阐明了很深的敬业精神要义,以及敬业的三重境界:一是发愤忘食,二是乐以忘忧,三是不知老之将至。现实中的刘高才始终处于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白发初现浑不觉,不知老之将至也!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泗水网络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