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个机构的制裁比“金融核弹”烈度更大!

来源: 环球时报评论2022-03-11 07:45:31
  

美国滥用美元霸权频频操控OFAC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

冻结俄罗斯央行海外资产,冻结俄罗斯富豪海外资产,冻结俄罗斯海外黄金储备——这一系列金融制裁措施皆出自或将出自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界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把俄罗斯移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堪称“金融核武器”,但是直接把俄罗斯的海外资产进行冻结,则更为直接,烈度更大。

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对俄罗斯实施重重经济制裁,其中来自OFAC的制裁要早于SWIFT。

2月24日,美国开始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金融制裁,俄罗斯两家最大的银行俄罗斯储备银行和俄罗斯联邦外贸银行(VTB)位列其中。作为俄罗斯第二大银行的俄罗斯联邦银行持有的美元资产直接被冻结封存。全球宏观金融市场研究员陈橙撰文认为,这意味着其名下持有的美元存款、证券等一切金融资产都不再能进行转账、转移、赎回、使用、更改等一切操作,即VTB帐户里的美元资产“看得见,却不能用”。

上述不具名的金融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OFAC会在其官网公开发布制裁信息,美国银行或相关实体得到消息将立即进行执行。资产被冻结是立即执行,VTB没有任何机会将资产予以转移。

在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中,对于俄罗斯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以及个人的海外资产的冻结已进行了多轮。而最新的消息显示,美国又盯上了俄罗斯的黄金储备。3月8日的报道,美国国会议员正在酝酿一项新的法案,用以冻结俄罗斯的海外黄金资产,旨在“确保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存在任何漏洞”。

发起该法案的一位议员在声明中表示,俄罗斯大量的黄金供应是俄罗斯可以用来防止国家经济进一步下滑的为数不多的剩余资产之一,因此有必要堵上这个漏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1月底,俄罗斯黄金储备价值约为1323亿美元。

《环球时报》记者在OFAC官方网站上查询到,遭遇制裁的俄罗斯实体和个人名单越来越长。目前列在最新一位的是位于莫斯科的“27TH SCIENTIFIC CENTER”,被OFAC列入SDN名单(特别指定国民名单)。

根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联盛发表的《美国金融制裁:框架、清单、模式与影响》介绍,美国财政部是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核心部门,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是美国金融制裁实施的核心执行主体,负责对美国辖下的交易实施控制并冻结外国实体资产。

来自美国OFAC的制裁与SWIFT制裁明显不同。上述金融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SWIFT表现为一家私营实体,其决策由25位董事会成员做出。但由于欧美国家在董事会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因此SWIFT能够轻易投票决定实施西方在金融上对俄罗斯的制裁决定。

而OFAC的制裁中,美国国会和美国总统是决策的两个核心主体,其中美国总统具有较大的金融制裁自由裁量权。OFAC制裁大多依据美国国内法律,基本属于单边制裁。

郑联盛指出,SDN名单是美国对外金融制裁中最为核心且最严厉的制裁清单,被列入的实体名单将动态更新并进入美国联邦公报系统,成为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黑名单”。被列入清单的实体的资产和财产权益将被冻结,不能与美国实体进行交易。

更具体而言,被列入SDN名单,全球范围内的美国人和美国公司及海外分支机构,以及非美国人和非美国企业在与名单上的制裁对象进行交易时,如涉及美国人或者美国金融系统也必须遵守OFAC的制裁规定。陈橙认为,“一旦上了SDN,就意味着全世界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不能和你有资金往来,哪怕不是用美元、也没通过美国金融体系,是美国金融霸权主义淋漓尽致的体现。”

目前无法厘清俄罗斯海外资产遭受OFAC制裁的风险敞口。但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俄罗斯开始降低其海外资产的规模。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副研究员许文鸿提供的数据,截止2022年2月18日,俄罗斯央行的国际储备(以各种国际货币和黄金计价的资产)约6430亿美元。其中3110亿美元的储备是以外国证券的形式储存,1520亿美元以现金或存款存入国外银行。另有132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约7400万盎司),有300亿美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存款权。

路透社报道说,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央行一直在稳步剥离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美元资产,但目前美元、欧元和英镑仍占其所持资产的50%以上,分布在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尽管俄罗斯的海外资产比较分散,不过,上述金融业人士告诉记者,根据SDN名单的制裁规定,美国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包括全球所有的金融机构一旦触及美国金融系统时都要遵守OFAC的制裁。

目前尚不清楚被美国OFAC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的确切规模,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至少包括俄罗斯前期能源出口还没有来得及结汇的海外资产。但不管如何,美国不留死角封锁俄罗斯经济的目的非常明确。

美国能够并结他国海外资产,其依托是美元霸权和金融基础设施。一位银行界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元是全球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为了便于结算,每个国家都会在海外存放美元资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各国出于安全和便利的需要,并基于对美国的信任,把大量的黄金存放在了美联储。

吕祥表示,美国不能倚靠其全球军事和经济实力,对他国任意滥用国内法予以制裁。他表示,目前公开信息上,美国通过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具体执行情况以及执行效果却没有相关信息,“都是有上文却没有下文。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这可能是美国总统拜登借着向国际展现其强硬姿态秀给国内选民看的,以挽救其民意支持率的不断下降。”

另外,吕祥认为,美国做为全球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本该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这种动不动就冻结别人资产的行为,损害的是美国银行体系的信用,也损害了美国的国家信用。”

延伸阅读

乌克兰危机,中国有一把钥匙

近日,《纽约时报》两次援引“美匿名高官”喂料,诬称中方在俄乌军事冲突前就了解俄方意图和计划,甚至捏造关于“中方要求俄方不要在冬奥会结束前采取行动”的谎言,并对此予以大加渲染。

据《环球时报》记者从多个消息源了解的情况,该文中的所谓“匿名高官”来自美国白宫国安会。

美方一会儿抛出“中国责任论”,一会儿又指责中方与俄站队,反对美对俄制裁。现在看来,美国并非真心想化解俄乌危机,而是试图在拱火乌克兰危机持续恶化的同时,在亚太地区煽动针对中方的新危机。

首先,美国政府与其主流媒体在对外事务中相互勾连,颠倒黑白,人为制造或扩大化渲染危机的劣迹不胜枚举。而美方靠所谓“集团政治思维”解决危机,实际是在激化矛盾。

冷战结束以来,在美国推进北约东扩进程、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导致灾难性后果事件中,无不贯穿着主流媒体配合其政府对外冒险行动,以造谣说谎方式带“国际舆论”节奏的深刻印记。美国强烈的霸权实践以及与任何战略竞争对手绝不妥协的偏执理念,更使其媒体帮衬政府在舆论上无底线攻击对方的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国主流媒体常自诩“独立、公正、客观”,但即使在对其国内事务的报道中都备受美民众诟病,更不要说其对外交事务舆论的歪曲误导了。

在乌克兰危机深度加剧之时,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危机和冲突尽快缓解,和平尽快回归。但人们吃惊地发现,导致乌克兰持久战乱和欧洲大分裂的美方,却在政治和舆论两个关键领域内,一边继续拱火冲突各方持久相互消耗,一边仍盘算着将危机和分裂移植到亚太地区,并为此不惜毫无底线地编造关于“中国对欧洲事端有责任”的不实谎言。

其次,化解国际冲突需要多方努力和多样化方式,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都可以展现智慧,劝谈促和,争取尽早达成停火协议实现和平。

8日下午,中国领导人与法德两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强调应共同支持俄乌和谈,推动双方维护谈判势头,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在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中,中方主张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实际上,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思维观念之一,也包含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它是既包括基本理念、价值,又包括运用原则和方法的一个思想体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都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

中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更加强调根据当事各方需要,同国际社会一道发挥积极作用。当务之急是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而那种拉一方、打一方的方式只会造成矛盾走向激化。

德法等国在冷战后曾有以多极观念构建稳定欧洲安全的设想,但被美国以“绝对优势实力”固守所谓“全球领导地位”的实践所彻底否决。眼下,美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愈演愈烈的俄乌冲突,通过危机急剧强化北约的功能,试图推动一轮接一轮的高强度制裁实质性地持续削弱俄罗斯。

这种美国式应对之道,只会导致美国/北约与俄之间你死我活式较量的持续恶化和欧洲分裂的加深。就现实后果而言,冷战后美“冒险豪赌”执拗主宰欧洲的政策,已导致当前欧洲身处火药桶之上的恶果,这种冷战思维与集团政治逻辑如不及时扭转,当前俄乌冲突危机只会加剧而不会缓解,而且还可能扩散到亚太乃至全球更广泛区域。

因此,笔者认为,俄乌冲突危机化解之道重在对症下药:导致欧洲分裂悲剧的陈旧安全观念必须抛弃,包容性地践行联合国宪章与宗旨,以真正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推动各国重拾上世纪70年代“赫尔辛基精神”,为推动构建泛欧安全而对欧洲安全架构进行再磋商再整合。这种大协调努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为迫切。

作者李海东,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关键词: 美国政府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