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万事达卡、VISA卡宣布停止在俄业务后,俄多家银行“转向银联”

来源: 环球网资讯2022-03-07 08:29:10
  

【环球网报道】“今日俄罗斯”(RT)消息,在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维萨(Visa)两家信用卡品牌6日宣布停止在俄罗斯业务后,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在内多家俄银行当天宣布,“计划转向中国银联”(China UnionPay),开始发放使用银联支付系统的卡。RT评论称,此举有望缓解当前局势对俄持卡人的影响。

报道称,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阿尔法银行和Tinkoff银行等多家俄银行,在6日根据最新情况发布了转用银联的公告。除此之外,RT介绍称,俄罗斯Pochta银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和其他一些小型银行此前就已和中国银联进行合作。

当地时间6日凌晨,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维萨(Visa)两家信用卡品牌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以作为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军事行动的回应。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2020年维萨和万事达卡占俄罗斯支付交易的74%。

相关新闻:

万事达卡和Visa卡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6日凌晨,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维萨卡(Visa)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维萨卡(Visa)称正在制定具体执行方案。

拓展阅读:

俄乌局势久拖不绝,“禁用SWIFT系统”杀伤力有多大

俄乌局势的发酵似乎远超此前各界想象,战事持续的时间也更久。这导致此前国际油价一度突破100美元/桶的近8年新高,金价也一度飙升至1970美元/盎司。

在俄罗斯军事行动开始后,在“买消息、卖事实”交易的驱动下,美股空头已翻多,且油价、金价也高位回落,这部分也因为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及市场预期,不涉及大宗商品出口以及将俄罗斯从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体系中移除。

但似乎一切还在发酵,就在当地时间2月26日,美国和欧盟、英国及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的几家主要银行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作为针对俄罗斯的最新制裁手段,同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限制性措施”,防止俄罗斯央行以可能破坏制裁的方式部署其国际储备。

事实上,过去中国对类似威胁的关注度就不断提升。究竟将俄罗斯从SWIFT体系中移除的杀伤力有多大?俄乌局势究竟对金融市场意味着什么?

“禁用SWIFT”杀伤力有多大

没有SWIFT的俄罗斯银行面临挤兑,将很快失去偿付能力。俄罗斯经济系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这也显示了基辅的战况白热化。

要具体了解“禁用SWIFT”的影响,就首先要了解SWIFT究竟是什么。

一直以来,有不少人认为SWIFT是一个受美国控制的跨境支付系统,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制裁的强有力工具。

但上述论断“并非尽然”。SWIFT全称“Society of World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ociety”一词就突出了SWFIT的主营业务,即银行间的行业协会,主要服务于银行间的金融信息沟通,也就是说,SWIFT通过连入其系统的全球200多家代理行网络传递的是金融报文,而非资金,是各大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指令,而非进行具体的资金清算和结算,SWIFT每年都要向会员收取会费。

简言之,SWIFT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金融信息传递的通道,而SWIFT并不对银行账户做任何划拨,对银行账户进行资金划拨的是清算和结算业务,若以美国为例,上述资金划拨是CHIPS(美元跨境支付系统)的工作,CHIPS通过直参行A和B在其系统中的账户进行轧差从而实现该交易的清算结算。

在中国,对应的系统是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CIPS与CHIPS的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CHIPS处理的是美元,而CIPS进行的是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清算和结算,且CIPS本身还兼具SWIFT的报文传递功能。

不过,目前CIPS尚未与SWIFT建立正式的服务关系。早年,SWIFT和CIPS已经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的效率,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市场上有很多人认为SWIFT是一家美国机构,但真实的情况是SWIFT总部位于比利时,遵守比例时和欧盟的法律,美国对其并没有监管权。当然,上述这些解释也并不能洗白SWIFT作为“美国金融霸权工具”的形象,毕竟在911之后,以反恐为由,美国政府成功地强迫SWIFT将其在美国储存的部分数据交给美国政府用于反恐;屈从于美国的压力,SWIFT还分别于2012年和2018年两次断开伊朗(部分)银行与SWIFT的连接,此举激起了包括欧盟在内的公共舆论极度反感。

回顾2012年和2018年——2012年3月SWIFT第一次断联并未在市场上引起很大争议。因为此次断联是基于欧盟委员会2010年7月出台的对伊朗的制裁要求,而欧盟委员会7月的制裁决议又是基于联合国2010年6月9日通过的对伊制裁决议,当然欧盟的制裁内容比联合国决议更广泛。此次断联维持了4年,2016年伊朗绝大部分银行重新连入SWIFT系统。

第二次断联发生在2018年11月,此次断联在市场及舆论中引发的争议最多。首先此次对伊制裁是美国单方面施加,没有联合国决议;而且美国单方面退出和制裁行为遭到欧盟的极力反对。但SWIFT还是不得不将伊朗央行和部分银行从其系统中断联。可以说SWIFT是不得已而为之,而非主动配合。

2012年10月美国参议院通过《降低伊朗威胁和叙利亚人权法案2012》,该法案220条款授权美国总统对为受制裁的伊朗央行和银行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金融机构(如SWIFT)进行制裁;此外,该法案同样授权财政部对SWIFT董事会中的银行实施金融制裁。换句话说,如果SWIFT不断联伊朗的银行,SWIFT及各董事银行就会被制裁。

极端情况下,一旦SWIFT受到制裁,SWIFT系统连接的11000多家银行体系都会受到影响,那全球贸易自然也会受到波及。另外即便不直接制裁SWIFT,通过制裁SWIFT董事会内的25家银行,美国也可以实现迫使SWIFT让步的目的。

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何中立组织SWIFT要向美国政府提供其平台上存储的数据?要知道这些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资金流向,不管是用来跟踪恐怖融资还是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情报战都极具价值。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8年),美国政府就曾经跟SWIFT沟通要求调用SWIFT的数据(SWIFT成立于1976年),但当时SWIFT顶住了压力,CIA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来监视SWIFT数据;但911之后,布什总统签署13224号总统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此后该总统令每年更新。

根据1977年美国通过的《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在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之后,政府有权强制境内实体提供信息。美国财政部开始依次向SWIFT下达行政传票,强行要求SWIFT提交其在美国本土数据存储中心数据以帮助美国反恐。所以SWIFT在美国本土存在的数据中心是SWIFT受制于美国法律的原因。

美国的强制行为并非没有遭到抵制。关于向美国政府提交部分数据用于反恐的事情,“比利时私有信息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但最终发现SWIFT此举其实与联合国的多项决议(1267、1333、1373)是一致的,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欧盟的一个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即要求SWIFT在欧洲中立国建立第三个数据中心,将欧洲内部的交易数据存在该数据中心,如此便可以保护欧洲的交易数据免于美国政府审查,该数据中心已于2009年在瑞士建成。

总结而言,之所以说美国霸权,主要原因两个:一个是SWIFT平台上的(部分)数据可以被美国政府调用来进行反恐;另外一个原因是切断一些美国要制裁的国家,比如伊朗。目前,俄罗斯面临的窘境也如出一辙。

事实上,除了SWIFT,美元霸权才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根源。2019年12月的数据,SWIFT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为42.2%(几乎等于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总和),这样的绝对主导地位为美国实施金融霸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只要美国决心制裁某个国家或者机构,可以直接掐断该(国)金融机构(或其对应的美元代理行)与美元跨境结算系统(CHIPS)的连接,从而使其不能进行任何美元相关的交易。只是相比CHIPS在整个跨境支付链中更加后端的位置,SWIFT作为一家中间机构更加直接而已。

关键词: 中国银联 visa Visa停止业务后俄多家银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