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大败局:价格涨了,口碑没了,资本弃了

来源: 华商韬略2022-02-02 16:40:03
  

文 | 华商韬略 新媛

凭借第一家吧台式小火锅,以及超高性价比,呷哺呷哺曾一度成为年轻人心头爱,更让资本蜂拥而至。

但如今,股价暴跌、管理层动荡、业绩滑铁卢……公司负面新闻持续不断,同时随着行业内卷严重,竞争对手遍地开花,呷哺呷哺客源正快速流失。

“小火锅”第一股,为何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

1998年,台湾珠宝商贺光启在北京创立了呷哺呷哺,首次将吧台就餐形式与火锅进行了结合。

起初这一模式反响并不乐观,直到中国非典期间“分餐意识”出现,才使呷哺呷哺“一人一锅”成功敲开市场,直至2013年,呷哺呷哺全国店铺已超过400家,

2014年,呷哺呷哺成功港股上市成“火锅第一股”,比海底捞上市还快了4年。据财报数据显示,上市后仅两年的时间,呷哺呷哺净利润就翻了一番,由1.42亿元增涨到2.63亿元。

但好景不长,此后呷哺呷哺进入发展瓶颈期:净利润增速由2015年的86%暴跌至2018年的10%,甚至在2019年,净利润开始负增长,下跌37.7%。

不仅如此,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也在逐年降低。财报数据显示,其翻台率从2013年的4.2倍一路降至2020年的2.3倍。巅峰时期,其翻坐率曾一度多达7倍。

呷哺呷哺为何失宠?

节点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贺光启提出“呷哺呷哺品牌升级计划”,推出高端子品牌凑凑,主打火锅奶茶融合餐饮,同时提升了店面,让昔日平民火锅变精致了。当然,价格也就更高了。

财报数据显示,2017~2019年,呷哺呷哺人均消费分别为48.4 元、53.3 元、55.8元,2020年则达到62.3元。如今在点评软件上,呷哺呷哺在一线城市的人均价格更是飙升至100元甚至更高。

曾经平民小火锅,要让人吃不起了,败笔也由此埋下。

价格提升却追赶不上客流量的流失,这导致其营收不升反降。截止2020年,呷哺呷哺品牌收入同比下降26%,而同店销售额大幅下降四分之一。

失去性价比的呷哺呷哺,失去了大众、资本的芳心。

2021年3月,持仓长达6年的高瓴资本对呷哺呷哺进行清仓,减持5772万股;同间,摩根士丹利减持9923万股,持股比例由9.25%下降至0.93%。

今年24岁的呷哺呷哺,已然走到苟延残喘之时。

2021年8月19日,贺光启重新担任CEO,并宣布了一系列经营改善措施。去年年底,贺光启表示,呷哺呷哺确定回归大众消费路线。“同样的客单价,新菜单包含更多的食材和茶饮,一般一份套餐里至少包含20余款食材和一杯茶饮。”

看样子,呷哺呷哺“认错”了,只是市场还给它机会吗?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呷哺 火锅 海底捞 贺光启 小火锅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