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资金面市场起微澜,投资者又可以趁机薅羊毛啦!

来源: 上海证券报2021-12-28 07:45:27
  

12月27日,反映银行间资金面情况的主要指标DR007最高升至3.2%,较政策基准利率有所上行。而反映非银机构流动性的交易所国债逆回购,各期限利率出现整体上行,GC007最高升至6%,接近今年2月份以来的高点。

不过,为应对可能存在的年末流动性波动,央行已在公开市场开始加量操作逆回购,12月27日实现净投放400亿元,呵护意味浓厚。

业内人士表示,跨年资金面紧张可能与商业银行面临年终结算、跨年资金调仓和结构性重配等因素有关。而交易所国债逆回购利率的攀升,也给投资者带来了短期交易性机会。

“跨年因素在短期内会对资金市场造成扰动,但跨年后便会逐渐恢复正常,属于短期季节性扰动。因此,央行一般会采用OMO进行对冲,无需担心跨年资金面。”上述人士说。

GC007最高年化6%

存在短期投资机会

临近年末,非银资金面出现明显吃紧。

12月27日,沪市的国债逆回购GC001最高报3.78%,GC007最高报6%,GC014最高报4.1%,而深市国债逆回购的R-001最高报3.755%,R-007最高报6%,R-014最高报4.12%。

所谓国债逆回购,本质就是一种短期贷款。即个人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把自己的资金借出去,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而回购方,也就是借款人用自己的国债作为抵押获得这笔借款,到期后还本付息。

交易所回购,是采用中央结算对手的模式,大家在拆出资金的时候,统一的对手方都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证登”),到期时也是由中证登来落实回购履约偿还本息。该投资品种对投资者而言,风险极低。

交易所回购操作方便,投资者可直接在开立的账户中一键操作,到期资金自动到账。其流动性也较好,资金到时自动到账,可用于做股票和其他理财产品,随时锁定收益;其手续费也很低,手续费是根据操作的天数计算。

因此,对于资金充裕的机构来说,充分利用国债逆回购市场来管理闲置资金,以降低财务费用来获取收益的最大化,又不影响经营之需,不失为上乘的投资选择。对于有大额闲散资金的投资者来说,国债逆回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理财工具。

多重因素助推短期利率上行

12月27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公开数据显示,今日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400亿元。

从银行间市场情况来看,DR007最高升至3.2%,高于政策利率水平。截至收盘,DR007涨51.16bp至2.4108%。

“上周五,DR014上行未止,涨至3.59%高点,远高于政策基准利率2.35%,这反映了跨年资金明显吃紧。”华鑫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丁晓峰说。

在丁晓峰看来,跨年资金吃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商业银行面临年终结算,存在较大的资金回笼需求。二是,11月份以来,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了降准和LPR微降。但临近年终,银行或有突击放贷现象,与此同时,银行资产欠配现象严重,存在跨年资金调仓等情况,多种因素推动了银行间跨年资金紧张的局面。

国元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认为,资金面紧张主要与降准之后央行投放流动性偏少有关。“这也说明,信用可能已经出现宽松,在政策宽松预期下,很多信用会在短时间被投放出去。”他说。

央行呵护之心未改

跨年资金面大概率稳定

关于跨年资金面情况,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央行维稳之心不变,会进行短期加量操作,叠加年末的财政投放,跨年资金面会大概率保持稳定。

12月24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例会。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会议定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分析表示,月末财政存款集中支出,由于前期财政收入节奏偏快,支出节奏偏慢,预计年末财政支出规模或较往年更大,对短期流动性的补充作用或也更加明显;资金缺口主要集中于年末现金走款,以及跨年机构流动性时点性需求,资金面整体压力不大。

“后续跨年资金价格是否存在剧烈波动,要看央行公开市场的投放力度,以及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的波动情况。总体看,年前最后几天,央行大概率持续维持微幅加大的净投放,但在年后,对短期流动性净回收或是大概率事件。”丁晓峰说。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跨年资金面会保持平稳,一方面是央行短期操作呵护,另一方面则是年底财政支出加大的支持。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也表示,跨年资金无需担心。“降准和近期财政的财政投放,能保证年末流动性的平稳。”

关键词: 央行 逆回购 国债逆回购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