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现史上最大辞职潮,单月辞职人数超400万。员工:没啥,就是不想干了!

来源: 英国那些事儿2021-11-08 09:19:10
  

从今年4月份到现在,有一个词不断出现在主流英文媒体的标题上:

“大辞职”(the Great Resignation)。

类似于“大萧条”、“大迁徙”这样席卷美国的现象,“大辞职”指的是发生在当下大范围的、趋势性的全美辞职潮。

它的影响力很广,所有专家都在谈,但它的出现,也非常反常识。

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从4月起,美国就进入不同寻常的辞职潮,当月辞职人数超过399万人,突破200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之后几个月,美国的辞职人数节节攀升,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的辞职人数超过427万人,辞职率达到创纪录的2.9%。

劳工统计局说,辞职潮在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体现,其中零售业、餐饮业和酒店业是重灾区。虽然后三者在正常时候就是高离职率行业,可现在,他们的离职率直接翻了倍。

大量的人离开旧的工作,但没有投入新的工作,导致美国的职位空缺也破了纪录,突破1000万。

这真的非常奇怪。

在疫情开始初期,很多人遭遇裁员,失业人数大增,许多经济学家预计未来一年,人们将很难找到工作。

但现实的情况是,人们不难找到工作,但人们不想去工作。哪怕是政府发的紧急失业救济金到期了,各州的复工率也没有变化,人们不愿意返岗。

就算在8月份,美国的新增岗位不多,只有36.6万个时,当月的辞职人数都超过400万。好像工作是个烫手山芋,还是不要的好,辞职起来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我们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就业网站Glassdoor的劳工经济学家丹尼尔·赵(Daniel Zhao)说。

员工们的行为看着不合理,但有经济学家认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是合理的。

管理学教授安东尼·克鲁兹(Anthony Cruz)是创造出“大辞职”这个词的人,他认为,目前辞职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疫情改变了人生态度,认为生活不能只围绕工作。

(安东尼·克鲁兹)

“当人们遭遇死亡、疾病等重大变故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人们会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接下去到底该怎么活。”克鲁兹说。

“经历疫情就是一个重大变故。很多人可能感染了病毒,或者目睹别人感染,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像往常一样闷头上班是不太可能的。”

克鲁兹认为目前的辞职潮是一种长期趋势,在经历过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后,人们会喜欢上这种自由的感觉,不太愿意回去了。当企业拒绝提供远程时,他们就会辞职。

劳动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Lawrence Katz)认为,目前的大辞职潮是工人们对企业主谈条件,是工人和企业之间的权利倒转。

“这是一代人中只会出现一次的,‘做一份工作,不喜欢就走人’的时刻。”卡茨说。

“因为很多企业都缺工,人们希望自己的期望能被满足。很多人开始质疑低工资,询问能不能远程,敢于和雇主谈条件。慢慢的,雇主会给出回应。”

(劳伦斯·卡茨)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大辞职潮是一场没有人组织的、社会无意识的罢工行动。因为过往的工作条件太恶劣,人们选择用辞职的方式消极抵抗。

《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者库尔特·艾肯沃尔德(Kurt Eichenwald)同意“罢工”的说法,不过他的看法更加悲观,认为是年轻一代不再相信“美国梦”,他们失去了工作的意义感。

(库尔特·艾肯沃尔德)

过去50年,美国民众的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意味着自70年代后,美国经济增长对普通打工者的好处越来越少。

加上越来越多的经济转向独立承包商模式(也就是签约而非正式聘用员工)和零工模式,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让不少人感到绝望。

艾肯沃尔德在推特上写了一系列推文,引起很多人的感触:

“大辞职不是人们不想再工作。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意识到,在这个国家,美国梦已经死了。一同死去的,还有相信好好工作就能得到好的未来。”

“工作已经不再是实现你抱负的手段了,你不会通过它得到伴侣、孩子、房子、假期、个人成长,还有退休。这贪婪的环境,已经让工作变成了单纯求生的手段。”

“工资停滞,买不起医保,保险贵得像奢侈品,带薪休假更是不可能,孩子你也养不起,房子更是一个幻梦。是的,工作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好的未来,它就什么都不是。”

“太多年轻人看清了,未来40年都会是一个样,只会让有钱的人变得更有钱。”

这段话很丧,但这种情绪在很多零售店、餐厅的员工中很常见,他们是短时经济的受害者,也是大辞职潮中离去最多的人。

疫情期间,很多员工冒着感染的风险招待客人,还要被呼来喝去,领着底薪被老板剥削。这种情况下,离职只需要一个导火索。

“我们的员工人数不足,请耐心等待。如果你实在没耐心,请投简历申请职位。”

很多快餐店的员工整批整批地离职,导致大量门店直接关门。

在这些餐馆的玻璃门上,可以看到离职员工写的公告,辛酸又充满嘲讽。

“抱歉,我们员工不足,现在没人想工作了。

没错,我们是很糟糕的雇主,发着最低的薪水,还不给一点福利。我们对人的态度也很糟糕。

这全都是政府的错。”

“本店关门。

我们店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走了,因为公司根本发不出能让我们好好生活的薪水。我们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们。我们已经工作得很辛苦了,坚持不下去了。

你不能要求你的员工用爱发电。”

“我们关门了,没有员工,也没人想在这里工作。”

“顾客请注意:

想知道我们为什么关门了?

问我们公司的领导吧,为什么他们要死命地压榨员工,一天工作超过8小时不给任何休息。我们过度工作,人手不足,酬不抵劳,也不受尊重。几乎所有员工都走了,除非公司有更多动作。

人的价值应该大于利益。”

“抱歉,因为没有员工,我们关门了。

因为发现没有人想继续工作。

我们现在在招聘,希望招在某个小众软件上有五年经验的人,虽然这软件除了我们没其他人用。起薪是每小时11美元到16美元(开玩笑,所有人11美元)。到岗后,你将经历种种侮辱人的测试,就为了搞清楚你是否愿意为了每周400美元出卖尊严。”

“资本主义要毁掉这个国家。如果你不给员工让他们活下去的钱,怎么指望他们为你做牛做马呢?”

最后一张简洁明了:

“我们全部辞职了!!关门!!”

辞职来源于愤懑,但大量零售业、餐厅业的员工辞职,无意间形成全行业的罢工。

《商业内幕》报道,从4月份开始,低薪行业的每小时工资环比上涨0.21美元,是疫情开始前的两倍。

这表明对企业来说,哪怕是这种流动性高的行业,大量缺人也是很痛苦的,他们愿意花更多钱填补空缺职位。

这样的上涨趋势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人们对工作的不满是否会完全消除,还不知道。

除了钱以外,尊严、休闲、健康、对未来的期盼,这些都很重要,

因为工作从来不只是工作,它是生活的重要部分……

相关阅读:

美国掀起"辞职潮":躺在家里领补贴 啥也不干月入过万

33岁的布雷特是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位和薪水。但今年2月,他在凌晨和老板开线上会议时,突然顿悟了。

“我意识到自己现在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这种感觉很痛苦,”布雷特说,“我当时想,再这么折腾下去,明天我可能连命都没了。”

于是他果断辞职,在邻居家的一家小公司找了份工作。“收入肯定大不如从前,但我至少可以花更多时间陪妻子和狗狗。” 布雷特说。

29岁的梅塞尔曾在纽约工作,是一名网站记者,长达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让她身心疲惫。

“这一年我过得很累,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写稿了,”梅塞尔说,她今年也辞职了,搬到住在佛罗里达州的父母那边,并终于有时间锻炼身体。

布雷特和梅塞尔并不是个例,这种拒绝奋斗、选择“躺平”(lie flat)的现象在当下美国正在盛行。据《彭博商业周刊》9月15日报道,不少美国中产以上的年轻人正在加入这场大型“躺平”运动,他们声称自己早已精疲力竭,无论后果如何,也要辞去当前的工作。

图源:Getty Images

这场运动甚至影响了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根据9月8日美国劳工部公布职位空缺和劳工流动率调查(JOLTS)结果显示,继6月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后,再度创下历史新高,美国7月职位空缺数升至1090万。这是美国政府有记录以来,史上最高的职位空缺数量。

彭博社也表示,今年美国辞职率正处于2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7月的自主离职人数再度上涨,较6月增加了10.3万人,创下历史第二高水平的397.7万,仅低于今年4月的399.2万。

经济学家们担心,在大量职位空缺的情况下还有如此高的离职率,意味着经济活力减弱。对于那些想要勉力跟上经济复苏步伐的美国企业来说,年轻人的“躺平”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不会加班的”

今年6月,美国一位名叫鲍利的20岁年轻人,在网络上传了一条时长30秒的视频。

那是他在连锁快餐餐厅塔可钟(Taco Bell)上班的最后一天。为了庆祝自己辞职,鲍利站在水槽旁的一个台阶上,然后,双手抱膝跳进了装满肥皂泡泡的水槽里。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这条看起来很傻的搞笑视频,在网上获得7000万次点赞和超过4万条留言,鲍利辞职的快乐引发了大量年轻网友共鸣。同时,这条视频也被美国多家新闻媒体引用,他们认为这是当下美国年轻人“我不干了”的真实写照。

眼下在美国,任何一个抱怨工作、准备辞职的讨论,都有可能在脸书、推特、油管等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油管上还兴起了一场“我的梦想不是劳动”(I do not dream of labor)的活动,很多20来岁的年轻人在网上大谈自己辞职的原因,甚至是倡议工作不应该是人生的目标。

“刚毕业的时候为了升职,工作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一位创作者对着镜头说,“但是我开始怀疑,为了工作而活值得吗。”

(图源: YouTube油管)

8月,另一条上了推特热榜的推文写道:“不,我们不会加班的;不,我们拒绝每天只睡2小时;不,我们不是工作的机器;不,过劳死可耻!”

另外一位网友则抱怨道:“有些故事我从小就听说了,你为一家公司奋斗了20年,今天它找个借口就可以把你踢走,凭什么我们要为一份一周就有人可以取代你的工作拼尽全力?”

这种离职风潮甚至蔓延到科技大公司。据《纽约时报》报道,微软今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该公司超过40%的员工正考虑于今年辞职。在科技工作者中很受欢迎的匿名社交网站Blind最近也发现,有49%的用户打算辞职。

对此,硅谷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高管说,她和丈夫最近都在讨论辞职的话题。她表示,疫情让他们明白,由于工作需要,两人以往的生活过于谨慎,错过了宝贵的家庭时间。

这位高管还引用了一句箴言——世事无常,没有什么是天长地久的。

疫情改变奋斗文化

奋斗文化(hustle culture)曾经是美国梦的一部分。

《大西洋月刊》的作者汤普森指出,美国人从小就被鼓励结合自己的工作与兴趣,找到一份你愿意燃尽自己一生的工作。“曾经,对于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们来说,工作甚至幻化成一种信仰,是你所有身份认同与精神升华的源泉。”

为什么现在的美国人不愿意回来工作?

罗格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利维斯登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长年以来工作质量下降,而疫情给了人们追求改变的机会。

利维斯登解释称,近年来,美国企业大量的工作岗位转移海外,服务业与零售工作大幅扩张,但是在美国国内,整体工作环境和薪资改善度却很一般。

疫情期间排队测量体温的工人(图源:路透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彻底打破了这一代美国中产对工作的幻想。疫情不仅破坏了美国职场的常态,也改变了人们思考工作的方式。

疫情期间,很多美国年轻人体会到人生无常、生命稍纵即逝,居家办公模式则让他们意识到个人生活的宝贵,不少人不再委屈自己,宁可辞掉工作,追寻新的生活。

“感觉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都被职业束缚住了,”一位29岁的大型服装零售商的采购员说,“现在是时候想想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就连以工作狂而闻名的华尔街精英也厌倦了超长的工作时间。疫情期间,年轻的高盛分析师们以匿名调查报告,指责公司一周98小时的工时为非人性的待遇,这项报告也迫使高盛最终同意加薪,以安抚年轻员工的不满。

2021年当疫情逐渐趋缓,各行各业敞开复工的大门时,企业主却意外发现,职位空缺比以往更难填补,年轻人能毫不迟疑地选择离职。

一名最近辞职的27岁软件工程师对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坦言:“我现在很重视自己的时间。当公司老板要求员工回到办公室上班时,我一想到每天还要花45分钟通勤后,就想着不如算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待在家游泳。”

就业服务网站Monster.com的调查显示,95%的受调查人士是出于“职业倦怠感“而离职。

美国企业也意识到了这股离职风潮,纷纷采取各种福利措施来挽回年轻员工。

现在,麦当劳给门店员工平均加薪10%,推特的员工每个月都能享有额外的一天假期,瑞士信贷集团为初级银行工作人员提供了2万美元的“生活津贴”,而另一家华尔街公司华利安(Houlihan Lokey)则为许多员工提供可以报销的假期。

分析认为,加薪和休假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但对另一些年轻人来说,呆在原地停滞不前才是问题所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彻底改变。

“过去这一年许多人都在重新评估自己的人生,”哈佛商学院高级讲师克里斯蒂娜·华莱士说,“特别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从小就被教导要努力工作、还清贷款,然后才能享受人生的年轻人,现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在质疑这种方式。他们会反问,如果现在就想要快乐呢?”

爱荷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宁克亦表示,这一届年轻人比他们的父辈,更重视时间与体验生活,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不再只是为了积累财富。

啥也不干,月入过万

没工作的人不急着回到职场,有工作的人则想辞职换工作,那他们如何养活自己呢?

美国政府大撒钱式的纾困政策成了这批年轻人们的坚强经济后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为了救助失业者,在现金补贴、失业保险之外,美国联邦政府每周还会给失业者发放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74元)的补助,后来降到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930元)/周。

有媒体算了一笔账,这些救助金再加上失业保险,让很多美国人即便只是躺在家里啥也不干,就有2000多美元/月(约合人民币12000多元)的收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个补助收入甚至比出去辛苦打工的收入还高。

这些救助金,也被“躺平”在家的年轻人们投进了各类资产。从股票市场到加密货币平台,都是年轻散户们狂欢的舞台。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救援资金的年轻投资者(18至34岁)中,有近一半人(49%)将部分资金用来购买股票和加密货币。其中,15%的年轻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个股,11%选择购买加密货币。这份调查表示,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是在过去18个月内开始投资的。

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 9月之前,美国还有约1500万人仍在领取补贴。

对于此类现象,美国商会批评道,这种过度慷慨的政府福利正在降低劳动者重返岗位的意愿,送钱给不工作的人“正在削弱本应更强劲的就业市场”,扼杀美国经济复苏。

星巴克招聘广告(图源:Getty Images)

这也逼得美国总统拜登不得不出来发表讲话:“我们必须讲清楚,任何正在领取失业救济的民众,如果遇到适合的工作,就应该把握就业机会,否则将丧失失业津贴福利。”

拜登表示,已经要求美国各州强调,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民众如果有合适机会,必须去工作。如果以笼统理由拒绝,可能将因此失去领取失业补助的资格。

根据统计,全美已有29个州要求劳工在领取失业救济的同时,必须积极找工作。最新消息是,美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设置的联邦紧急失业救济金已于9月6日到期,在此之后,全美将有超过700万失业者失去这份补助。此外,将有300万人失去州政府提供的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表示,目前没有进一步将联邦紧急失业救济金延期的计划。

对不少美国年轻人而言,失业救济金停了,加上各类贷款的压力,接下来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他们又该如何继续“躺平”?

关键词: 辞职 美国 辞职潮 离职 安东尼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