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又被黑了,这次居然是“崩盘”

来源: 冰川思想库2021-11-05 16:49:14
  

特约撰稿 | 关不羽

疫情冲击之下,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却成了各路炒作者的盛宴。无事生非、鼓噪生风,都是“割韭菜”钱包的套路。

最近茅台又被盯上了。

01 茅台被“崩盘”,不过是老套路

“暴跌”、“崩盘”、“抛售”,其实是有些财经作者蹭流量的老配方、老味道,照例是没干货的小题大做。

这次茅台“被崩溃”的起因是所谓“酒价大跌”。

10月30日,某酒品价格公众号称,多类茅台酒类产品价格下降。53度飞天(2021)原箱价已经由10月26日的3750元跌至10月30日的3550元,2021年的散飞零售价已经跌至2700元,市场回收价跌至2450元。

▲一家酒类销售店里摆放的茅台酒(图/视觉中国)

不到10%的跌幅,就成了有些人口中“大跌”,也算是“黑”出了新高度。把所谓市场终端价波动的祸水导向资本市场,更是明显违反常识。

茅台酒的价格体系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厂方主导的官方定价,以出厂价和官方指导零售价为主要指标。

目前茅台的出厂价每瓶969元、官方指导零售价每瓶1499元。这一定价自2018年以来始终保持稳定。

另一个是经销商主导的市场终端价,价格随行就市。市场终端价有市场真实需求的体现,也有经销商营销手段人为推高的溢价,这就是所谓的“炒茅台”。最近下跌的就是市场终端价。

很明显,厂方主导的官方定价才和茅台股份的业绩有关。不管你经销商是把酒价炒多高,和茅台股份的销售额、利润额没有关系。

理论上讲,只有市场终端价低于官方的零售指导价,才会对未来的销量产生影响。但是,这纯属理论,现实中几乎从未发生。

▲市民提着购买的茅台酒(图/视觉中国)

这次所谓“大跌”,终端价还是比零售指导价高了一倍,利润空间巨大,这能对茅台股份的未来业绩产生什么影响呢?跌了个零头,经销商就不卖茅台了?

如果真有这样好事,各路酒友肯定是“普大喜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喜可贺。

复杂的价格体系让有些财经作者有了发挥“才能”的空间,而这背后则是“三个茅台”的恩怨情仇。

02 “三个茅台”一台戏

市场公认茅台的水很深,是因为这世上有“三个茅台”:造酒的企业贵州茅台、囤茅炒茅的黄牛炒家,以及资本市场大玩家的“资本茅台”。

这场茅台“三国杀”的战局中,贵州茅台的角色比较悲催,除了负责造酒,还要兼职背锅。

平心而论,贵州茅台真算得上是中国大A股里的清流、少有的老实人。上市以来基本上都是在造酒本业埋头苦干,不炒作题材、不出圈搞多元化扩张,和造假账之类的丑闻更是不沾边。除了一些土味宣传招致非议外,贵州茅台本身真没什么负面。几乎所有的负面都来自两个“猪队友”。

贵州茅台佛系,“资本茅台”却是上蹿下跳、乌烟瘴气。茅台股的品牌价值、历年业绩摆在那儿,是纯天然的大蓝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是正常的。奈何中国大A股的“猴市”偏爱,大蓝筹到了资本玩家手上也免不了被“猴化”的命运。什么“宇宙第一股”、“茅系VS宁系”,都是资本市场讲故事。

这还牵扯到神秘势力的配合——茅台炒家。

世人皆知,造茅台的赚不过炒茅台的。官方指导零售价和市场终端价之间的利润空间最高曾经到达120%,常年维持在100%,是贵州茅台净利润率的一倍不止。炒茅台堪称中国最暴利的合法买卖,没有之一。

茅台被炒家狙击,对茅台酒厂并不是好事。钱被黄牛、炒家们赚走了,“太贵喝不起”的骂名甩给了企业。所以,多年来茅台生产方和炒家之间的拉锯战,成了资本市场讲故事的题材库和动力源。

这场长期博弈中,茅台炒家居然更占上风。

生产端提高出厂价挤压出厂价格和终端价格之间的暴利空间,炒家通过涨价到转移到终端价格上,不明就里的消费者骂骂咧咧。

生产端“开仓放酒”引导终端价格下跌,茅台炒家通过资本市场做空,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骂骂咧咧。

▲贵州茅台股价(图/截图)

于是,茅台酒涨价挨骂、跌价也挨骂,大蓝筹就这样被黑成了冤大头。

不折腾不开心的“资本茅台”对这种局面当然是乐见的。在他们手上大蓝筹被炼成了“猴股”,跌了建仓、涨了出货,上下其手都是割韭菜,何乐而不为呢?

“捧茅台”和“黑茅台”因此成了一项长期“业务”。茅台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搞成“大新闻”。

这一次终端价下跌,被夸大成了“暴跌”“狂泻”,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03 好酒就得好好喝,投资就得长期化

这次茅台市场终端价格下跌,是多种市场因素复合的效果。其中,生产端和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可能是最主要的。

业内人士分析,茅台酒厂双节期间推出的“稳市稳价”组合拳密,包括加大市场投放量、增加空瓶复购、试点开瓶消费等,这些措施有意识地引导价格合理回调。

收拾“炒茅帮”的暴利,只嫌动手太晚、下手不重,哪有消费者替黄牛喊冤的道理?

终端价格下跌了,炒家喊疼了——躺赚暴利那么多年,他们早该“疼”了。逼出他们囤积的茅台酒,只会对消费者有利,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利,茅台的业绩不损分毫。

十一长假销售旺季后的价格回落,是市场季节性调整的正常表现,这根本不算个事。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消费市场,这是需要留意的,但不是唱衰茅台的理由。

贵州茅台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746.42亿元,同比增长11.05%,年度千亿营收目标在望;净利润方面为372.66亿元,同比增长10.17%。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35%,上升17.88%。

这样的业绩有什么理由被唱衰?谈何“崩盘”、“狂泻”?

事实是,茅台的“护城河”又宽又深,大蓝筹的地位无可撼动。市场终端价和官方出厂价之间有着成倍的溢价空间,放眼中国消费品市场,这是独一份的。这说明茅台挤泡沫的任重道远,担心“打折打成骨折”纯属杞人忧天。

总之,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要擦亮眼睛,别给忽悠了。茅台酒应该回归消费品的市场属性,茅台股应该回归大蓝筹稳定优质的投资属性。好酒就得好好喝,投资就要坚持长期化。只有坚持清醒的常识感,才能对抗各种套路的忽悠。

常识是什么?常识就是:中国只有一个茅台,贵州只有一个茅台,哪里是说崩就崩的?

关键词: 茅台 贵州茅台 茅台酒 大蓝筹 茅台酒厂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