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AI加持,人类能通百兽之言吗

来源: 科技日报2018-01-29 11:44:24
  

在对土拨鼠近30年的研究中,动物行为学家康·斯洛伯德赤科夫教授发现,在受到威胁时,土拨鼠等啮齿动物会以声音警告同伴,这些声音中包含很多具体信息,如侵略者的大小、颜色等。现在不仅土拨鼠同伴间能相互理解彼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人类也有望了解它们说了什么。

携手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康·斯洛伯德赤科夫团队正在开发一种算法,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算法,将土拨鼠的行为和语言翻译成英语。该团队通过AI系统分析了土拨鼠的声音记录,AI系统通过分辨土拨鼠的声音频率和语调将这些录音分成不同的组,每组都展现了土拨鼠不同的频率和音调。

这个系统除了能分辨不同声音,还能进行面部表情识别和智能语音转化。如果能翻译土拨鼠的语言,康·斯洛伯德赤科夫认为其它动物的语言也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目前团队正在收集大量的狗视频进行机器学习,用这些素材来训练人工智能算法。

“这主要是通过有监督的机器学习实现的。”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多年的北京市计算机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彤介绍,目前机器学习主要分为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两种形式。有监督学习需要的大数据首先要通过人工标注,如在大量的狗狗视频中,研究人员先要标注摇尾巴和叫声代表什么意思。相比于无监督学习,有监督学习在精度、迭代次数等方面会更好一些,优质的数据是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关键。

除了康·斯洛伯德赤科夫团队,剑桥大学教授还开发了一种表情识别系统,通过面部识别来判断绵羊的疼痛程度。北欧一个研究团队也通过脑电图传感、微计算等技术开发出一套动物语言识别装置。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序茅博士认为,但人类并非对所有动物的语言都很了解,研究动物语言的难点在于缺乏足够的野外观察和数据积累。

“人类对于动物行为和语言的认知程度并不相同。”赵序茅说,现在我们对于有些动物的理解比较透彻,如一些鸟类和一些灵长类。但有些动物的语言和行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动物们的言行,但是从市面上销售的动物语言翻译机价格和数量上来看,低配版的宠物翻译器依旧销售火爆。记者了解到,市面上的宠物语言翻译器从几十元到千元不等,手机APP也是种类众多。

“通过对狗狗的叫声,动作等进行采样,对获取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对姿势动作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的翻译语言会以中文的形式播报出来。”某卖家宣称,该翻译器的准确率能够达到80%。多数买家对此的态度是认为“好玩”,“可爱”,对于翻译的准确性并没有做出评价。

责任编辑:sd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